时间: 2025-04-26 13:1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8:49
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
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
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
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这座山的顶端高耸,我四下眺望,只见烟雾缭绕。
山下有一条通往楚国和秦国的路。
有人被名利所诱惑,有人被利益所牵引。
骑马的人和挑担的人,来来往往,何其繁忙。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
七年来我三次往返于此,怎能嘲笑他人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关心民生的诗作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之际,表达了他对纷繁复杂的世事的感慨和无奈。诗人在高山之顶俯瞰世俗,感到自己无法摆脱尘世的牵绊。
《登商山最高顶》是白居易在登高远眺时的感悟之作。全诗通过描绘山顶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高耸的山顶,四周被烟云笼罩,给人以一种空旷、孤独的感觉。这种空灵的意境恰恰与后文所提及的世俗纷扰形成鲜明对比。
在诗中,诗人提到“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这条路不仅是现实中的道路,更象征着通往权力与名利的轨迹。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因名和利而趋附的现象,描绘了在名利面前的无奈与挣扎。最后,诗人自我反思,虽身处其中,却感到无法摆脱对世俗的依赖与牵绊,表现出一份无奈与自嘲。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不应忘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性,也展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自我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楚与秦”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高高此山顶”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