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6: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6:25:29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锦里先生自嘲自己狂妄,不要欺侮我这九尺高的白发苍苍。
诗人虽然老去,但莺莺还在,而公子们却忙于归来。
在柱子下相见的君子仍然有牙齿,而江南的刺史却已经没有了肠子。
我一生错做安昌的客人,偶尔派彭宣去后堂。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奔放,也有细腻派的深情,深受后人喜爱。
这首诗作于苏轼八十五岁时,表达了他对衰老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变化和个体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买妾”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与对女性的态度。
这首诗以“锦里先生”自谦开篇,展现了苏轼面对年老的态度。他用“自笑狂”来形容自己的不羁与洒脱,表明了对生活的豁达。接着,诗人提到“莺莺”和“公子”,对比了青春与衰老,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中,诗人用牙齿和肠子作为隐喻,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生存的无常,突显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最后,结尾以“平生谬作安昌客”自嘲,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的反思,虽然身处繁华,但内心却是孤独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自身命运的认知。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感慨与接受,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面对衰老与孤独,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诗人自称“锦里先生”,他的态度是:
A. 自卑
B. 自嘲
C. 自豪
答案:B
“柱下相君犹有齿”的意思是:
A. 君子年老
B. 君子活力依旧
C. 君子失去生命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年轻的美好
B. 生命的无常
C. 富贵荣华
答案:B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轼的诗更具社会观察和人生反思,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洒脱。苏轼的诗在形式上更为严谨,而李白则自由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