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禊亭》

时间: 2025-05-01 18:22:20

诗句

曲池流水细鳞鳞,高会传觞似洛滨。

红粉翠蛾应不要,画船来往胜于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2:20

原文展示:

曲池流水细鳞鳞,高会传觞似洛滨。
红粉翠蛾应不要,画船来往胜于人。

白话文翻译:

曲折的池水流淌,水面上闪烁着细小的鱼鳞,
高朋满座,举杯畅饮,情景仿佛洛阳的滨河。
美丽的女子和翩翩的蛾子都不必在此,
画舫来来往往,胜过人们的交谈。

注释:

  • 曲池:曲折的池塘。
  • 流水:流动的水。
  • 鳞鳞:形容细小的鱼鳞状。
  • 高会:高朋满座的聚会。
  • 传觞:传递酒杯。
  • 洛滨:指洛阳的河边,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此聚会。
  • 红粉:美丽的女子。
  • 翠蛾:指美丽的昆虫,象征轻盈和美好。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而著称,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与友人聚会时,描绘了一个优雅、闲适的场景,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惬意的聚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的开头“曲池流水细鳞鳞”以细致的观察引入,流动的水面如同闪烁的星星,富有动感。而“高会传觞似洛滨”则通过典故将友人间的欢聚与历史上的盛会相联系,增添了几分文化的厚重感。

接下来的“红粉翠蛾应不要”,表达了一种对物质美的淡然,似乎在说即使美丽的女子在场也不及此刻的欢聚重要,显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重视。最后一句“画船来往胜于人”则用画船的来去比喻着交际的轻松与愉悦,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更胜于浮华的表象。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轻松与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池流水细鳞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池水的清澈及其生机。
  2. 高会传觞似洛滨:借用历史典故,营造出欢聚的场景。
  3. 红粉翠蛾应不要:表达对美的淡然态度,强调聚会的内涵。
  4. 画船来往胜于人:以画船的动态表现聚会的轻松与趣味。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美丽女子与画船的来去进行对比,突显友情的珍贵。
  • 比喻:将聚会的欢乐比作历史上的盛会,增添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抒发了在自然景致中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情感。

意象分析:

  • 曲池:象征着自然之美,流动的水代表生命的活力。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 高会:象征人际交往与友谊。
  • 红粉翠蛾:象征美丽,反映对外表的淡然态度。
  • 画船:象征着生活的优雅和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曲池流水细鳞鳞”意指什么? A. 水池很深
    B. 水面上有鱼在游动
    C. 水流很急
    答案:B

  2. 诗人提到的“洛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的河边
    B. 洛阳的山顶
    C. 洛阳的市场
    答案:A

  3. “红粉翠蛾应不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丽女子的渴望
    B. 对物质美的淡然
    C. 对自然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苏轼的《禊亭》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描绘了聚会的欢愉,但苏轼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李白则突出饮酒作乐的豪情。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苏轼全集》 -《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寒食有感三首 其三 寒食有感三首 其二 自笑 中秋日游能仁北寺两刹 槜李道中二首 至荆公墓 至荆公墓 鹧鸪 招魂 赠赵子野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兴利节用 哀鸿满路 折消 野开头的成语 溟澥 茅茨不翦 红飞翠舞 桀贪骜诈 盘仓 咪表 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靣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回惊作喜 日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竹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