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0:3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0:39:25
菩萨蛮(歌妓)
作者: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
灯前潋滟横波溢。
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
凄音休怨乱。
我已先肠断。
遗响下清虚。
累累一串珠。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歌妓在灯下高卷绣帘,倾城的美景尽显眼前。她在灯光下轻声吟唱,音调如水波般荡漾,清脆动听。她的美丽和歌声引发了春天的愁绪,令人心碎。她的凄凉歌声不应再怨恨那些纷乱的情感,因我早已心如刀割。最后,余音袅袅回荡在空虚的夜晚,宛如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累累一串珠”常用来形容美妙的声韵,借用珠子来比喻音声的美妙,表达音乐的动人心弦。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多变,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领域。
创作背景:
《菩萨蛮(歌妓)》创作于苏轼的中年时期,正值其政治生涯的起伏中。此时他经历了多次贬谪,对人生的感慨愈加深刻,诗中流露出对美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菩萨蛮(歌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歌妓在灯下吟唱的场景,展现了其绝美的外貌与动听的歌声。开篇“绣帘高卷倾城出”,立即引入读者的视线,仿佛将我们带入了灯光闪烁、妆容精致的歌妓世界。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灯前潋滟横波溢”,展现了歌妓在灯光下的优雅,声如水波般轻柔动人。
然而,随着诗意的发展,春愁逐渐渗透进来,表现出歌妓内心的无奈与伤感。“凄音休怨乱”,恰似在劝慰自己,不要再因情感的纷扰而感到痛苦。最后“遗响下清虚”,诗人在夜深人静时,余音缭绕,回荡在空旷的空间中,仿佛是对失去的无尽怀念。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歌妓的描绘,展现了美丽与哀愁并存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绣帘高卷倾城出”中,“倾城”指的是:
A. 城市的倾覆
B. 美丽的女子
C. 战争的胜利
“凄音休怨乱”中的“怨乱”是指:
A. 对音乐的怨恨
B. 情感的纷乱
C. 美好的回忆
“遗响下清虚”是指余音如何?
A. 在空虚的空间中回荡
B. 在喧闹的城市中消失
C. 在春天的花丛中飘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菩萨蛮(歌妓)》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