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3:02
再和并答杨次公
作者:苏轼 〔宋代〕
昆卢海上妙高峰,
二老遥知说此翁。
聊复舣舟寻紫翠,
不妨持节散陈红。
高怀却有云门兴,
好句真传雪窦风。
唱我三人无谱曲,
冯夷亦合舞幽宫。
在昆仑山的海上,耸立着一座高峰,
二老(指老子和庄子)遥远地知道,正在谈论这个人。
我暂时靠岸,寻找那紫色和翠绿色的美景,
不妨把节日的酒宴散开,欣赏这红色的美酒。
高远的情怀激发了我对云门的向往,
美好的诗句确实传达了雪窦山的风情。
我们三个人合唱着没有谱的曲子,
冯夷也来舞动幽静的宫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苏轼的作品通常充满人文关怀,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再和并答杨次公》写于苏轼与友人杨次公的交流中,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欣赏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昆仑、云门等意象,寓意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仙境的憧憬。
苏轼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前四句描绘了昆仑山的壮丽和老子、庄子的哲学影响,表达了对高峰的仰望和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在这一背景下,诗人以“舣舟寻紫翠”来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探索,体现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珍视。
接下来的诗句中,苏轼通过“高怀却有云门兴”,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云门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而“好句真传雪窦风”则使人感受到诗句的灵动与清新,展现了苏轼对美句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
最后,诗人以“唱我三人无谱曲,冯夷亦合舞幽宫”收尾,描绘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场景,表明在理想的精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由交流,享受艺术的乐趣。整首诗在道家哲学的影响下,融合了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和道家哲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王维
“云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自然风景
D. 诗人的友人
“不妨持节散陈红”意指什么?
A. 享受节日的欢乐
B. 忽视节日的意义
C. 拒绝聚会的邀请
D. 追求物质享受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