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3: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3:00:58
老禅趺坐处,疏竹翠泠泠。
秀色分邻舍,清阴覆佛经。
萧萧日暮雨,曳履绕方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禅师静坐的地方,周围稀疏的竹子在雨中显得清翠而清凉。竹子的秀丽景色与邻居的院子相交融,清凉的阴影覆盖了佛经。傍晚时分,细雨纷纷,走在庭院中的人,轻轻拖动着鞋子,绕着方形的庭院走来走去。
此诗描写的是天竺寺的氛围,体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影响。天竺寺是著名的佛教寺庙,象征着宁静、智慧与修行。诗中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沉静。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横跨多个领域,风格多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反映出他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赞美。在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后,苏轼愈发向往平静的生活,借此诗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场景。开头的“老禅趺坐处”,直接点出诗的主题——禅宗的宁静。诗中“疏竹翠泠泠”,通过使用“翠泠泠”这个形象的词语,形象地传递出竹子在雨中清新可人的气息,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秀色分邻舍”一句,展现了邻近自然景色的美好,而“清阴覆佛经”则将人文和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在萧萧日暮雨的意境中,氛围显得格外清幽,诗人通过“曳履绕方庭”表现出在这种环境中行走的闲适和自得,仿佛在内心与自然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整首诗以雨作为背景,借助细腻的观察与描绘,将自然与禅意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宁静、自然和禅意生活的热爱,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禅”指的是谁?
诗中“萧萧日暮雨”所描绘的是哪种情境?
“疏竹翠泠泠”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