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蔡侍禁赴长沙》

时间: 2025-05-04 08:15:49

诗句

寒叶下潇湘,之官逐雁行。

水经菱浦晚,船过橘洲香。

二女竹林外,三闾枫叶傍。

平寺息戎律,物景助才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15:49

原文展示:

送蔡侍禁赴长沙
寒叶下潇湘,之官逐雁行。
水经菱浦晚,船过橘洲香。
二女竹林外,三闾枫叶傍。
平寺息戎律,物景助才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蔡侍禁前往长沙的情景。诗中描绘了潇湘地区的寒冷秋叶,蔡侍禁的任官之路如同大雁迁徙。傍晚时分,水面上菱角的倒影映照着船只经过橘洲时散发的香气。在竹林之外,有二女在静静地等待,而三闾的枫叶则在旁边摇曳。平静的寺庙中,战士们已经安静下来,周围的景致为诗人的才华增添了光彩。

注释:

  • 潇湘:指的是湘江流域,素有“潇湘”之称,代表着水乡风光。
  • 逐雁行:形容蔡侍禁的官职像大雁一样迁徙,寓意他的前途。
  • 菱浦:指的是水边的菱角,晚上的景象。
  • 橘洲:指的是长江中的一个小洲,盛产橘子。
  • 二女:可能指的是神话中的二女,代表美好和期盼。
  • 三闾:指的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乡,寓意高洁。
  • 平寺:指的是安静的寺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菱,宋代初期诗人,官至太常丞,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蔡侍禁赴长沙之际,展示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象,表现了梅尧臣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以潇湘的寒叶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秋景,暗示着离别的伤感。接着,诗人描绘了水面上菱角的晚景和船只经过橘洲时的芳香,展现了潇湘的自然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的“二女竹林外”与“二女”意象的引入,既是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向往。最后一句“平寺息戎律,物景助才章”则是对内心宁静和才华的呼应,表明诗人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离别的伤感,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周围美好自然的滋养,激励着他继续追寻诗意人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人文情怀的独特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叶下潇湘:描绘了潇湘地区的秋天,寒冷的气息中透出寂寥的情感。
  2. 之官逐雁行:表明蔡侍禁的任职如同大雁迁徙,带有离别的意味。
  3. 水经菱浦晚:夜幕降临,水面上的菱角显得愈发清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4. 船过橘洲香:船只经过时,橘洲散发出的芳香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5. 二女竹林外:引入女性的意象,象征着美丽与期待,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情感氛围。
  6. 三闾枫叶傍:提到屈原,增加文化内涵,表达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7. 平寺息戎律:宁静的寺庙背景,暗示着平和的心境。
  8. 物景助才章:自然景色为诗人的才华增光添彩,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职比作大雁的迁徙,形象生动。
  • 对仗:如“水经菱浦晚,船过橘洲香”,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如“寒叶”、“菱浦”、“橘洲”,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宁静内心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寓意离别的伤感。
  • 雁行:象征着迁徙与变化,暗示人生的旅途。
  • 菱浦: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展现自然的和谐。
  • 橘洲:象征着丰收与希望,带来美好的祝愿。
  • 竹林:象征着清雅与高洁,增添了诗的文化气息。
  • 枫叶:象征着红叶的美丽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长江
    • B. 湘江
    • C. 黄河
    • D. 渭河
  2. “逐雁行”在诗中比喻什么?

    • A. 离别
    • B. 迁徙
    • C. 高洁
    • D. 宁静
  3. “水经菱浦晚”这句话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清晨的朝霞
    • B. 黄昏的宁静
    • C. 盛夏的热烈
    •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湘江
  2. A. 离别
  3. B. 黄昏的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朋友》——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梅尧臣的《送蔡侍禁赴长沙》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现了送别的主题,但梅尧臣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王勃则通过豪放的情感表达出离愁别绪。两者在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虞永康 次韵李参政见寄三首 过大安军黑水阻涨憩崇道观以需涨落乃济 登冠山次瞻叔兄壁间旧韵 张运判 鲁提干以诗惠分茶碗用韵为谢 次韵监试潼川提刑张兵部有怀家山木犀 乐府君 醉蓬莱·又一番雨过 李德迈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拖人下水 甘字旁的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包含椿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谋士 鼓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包含斾的词语有哪些 目睹耳闻 包含俩的词语有哪些 计意 星际物质 初愿 枝附影从 入井望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