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5:22
月姊妆成,向银河浅湾,自泻脂盝。
红芳潋滟,早西风筛上,几堆金粟。
绯衣梳裹好,乍卸却厌禳妆束。
偏罩秋篱外,望来绝似,雁背夕阳幅。
累累绛绡微蹙。爱珑璁细缬,相间黄玉。
枝头桂父,想夜来微醉,脸霞初足。
仙翁颜渥赭,带笑睨孀娥幽独。
缥缈天香满,银蜍捣来丹臼熟。
月亮像妆扮得十分美丽,映照在银河的浅湾,仿佛轻轻泻下脂粉。红色的花瓣闪烁着光泽,早起的西风在上面筛落,像几堆金色的谷物。绯红的衣服梳理得整齐,却又因为卸妆而感到厌倦的束缚。偏偏罩在秋天的篱笆外,远望去就像是雁阵在夕阳的映衬下。层层的绛色绸缎微微皱缩。我喜爱那玲珑剔透的细绣,相间着黄玉。枝头的桂花,想必夜间也微醉,脸上泛起了霞光。仙翁的脸色红润,带着微笑,目光流转,似乎在暗自独处的嫦娥。缥缈的香气弥漫,银色的青蛙在捣蒜,似乎丹桂的味道已经熟成。
陈维崧(约1626年-约1700年),字仲明,号岱云,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用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月中桂 咏丹桂》创作于清代,正值岁月流转,诗人通过描写月下桂花的美丽,表达对自然及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月中桂 咏丹桂》是一首充满画面感和意象丰富的古诗。诗中运用月亮、桂花、秋风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个清幽而美丽的秋夜场景。诗的开头便以“月姊妆成”引入,既赋予月亮以女性的特质,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妆点之美。接着,通过“红芳潋滟”和“金粟”等词汇,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桂花的绚丽与娇美。
在意象的叠加中,诗人通过“绯衣梳裹好,乍卸却厌禳妆束”的对比,表现出对美的追求与对束缚的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矛盾。尤其是“仙翁颜渥赭,带笑睨孀娥幽独”一句,既有神秘的仙人形象,又有嫦娥的孤独,深化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纷呈,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月光下的桂花树下,感受着秋夜的清冷与温暖,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细腻而深邃的情感,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基调。
诗中“月姊妆成”是指什么?
“累累绛绡微蹙”描绘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仙翁”是谁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