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惠崇画四首秋》

时间: 2025-05-11 22:35:47

诗句

一雁孤风乍临渚,两雁将飞未成举,三雁群行依宿莽。

芦花已倒江上风,云间分飞那可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2:35:47

原文展示:

一雁孤风乍临渚,两雁将飞未成举,
三雁群行依宿莽。芦花已倒江上风,
云间分飞那可同。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雁在风中刚刚来到水边,两只雁正准备起飞却尚未振翅,
三只雁成群飞行依靠着草莽宿歇。芦花在江风中已然倾倒,
云间的雁群分飞,如何能够再相聚。

注释:

  • :指大雁,是一种迁徙的水鸟。
  • :刚刚,突然。
  • :水边的小洲或沙洲。
  • 成举:飞起,起飞。
  • 宿莽:指在草丛中栖息。
  • 芦花:芦苇的花,象征秋天的荒凉。
  • 江上风:江边的风,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分飞:指鸟群分开飞行。

典故解析:

“雁”在古诗词中常象征离别和思念。雁群的迁徙生动反映了秋天的到来及其带来的孤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忠惠,号惭愧,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在政治上曾短暂任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隐居于江南,晚年更是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秋季,作者通过描写雁群的迁徙与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离别孤独的感慨,同时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萧瑟的氛围。诗中通过对雁群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一雁孤风乍临渚”便设定了孤独的基调,接着描绘了两只雁正要起飞却未能如愿,暗示着一种未完成的情感或理想。三只雁的“群行”则与前两句形成对比,体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幻。

而“芦花已倒江上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风中的芦苇,进一步加强了诗中的秋意,传达出一种凋零和失落的情感。最后一句“云间分飞那可同”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明了对分离的无奈与对团聚的渴望。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晁补之将个人情感与秋天的景色融为一体,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雁孤风乍临渚”:孤雁突如其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感觉。
    • “两雁将飞未成举”:两只雁准备起飞,但未能如愿,暗示一种未实现的愿望。
    • “三雁群行依宿莽”:三只雁成群飞行,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但也暗含着流散的惆怅。
    • “芦花已倒江上风”:芦花因风而倒,象征秋天的来临与生命的无常。
    • “云间分飞那可同”:云间的分飞,暗指离别与难以再聚的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雁群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变迁。
    • 拟人:芦花的倾倒仿佛在诉说秋天的悲哀。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递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孤雁:象征孤独和离别。
  • 雁群:象征团聚与和谐。
  • 芦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江风: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 A. 鸟
    • B. 雁
    • C. 鸡
  2. “芦花已倒江上风”中,芦花的状态是?

    • A. 直立
    • B. 倾倒
    • C. 开放
  3. 诗人通过描绘雁群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战争带来的荒凉形成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选》:对晁补之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背景和风格介绍。

相关查询

七月二十二 次韵朱晦翁十梅·野梅 凶年慨然叹久生成赘因以长句述此意 秋夜 杜工部有同谷七歌其辞高古难及而音节悲壮可 南斋书怀 次韵分宁胡宰赠行 题徐参议所藏唐人浴儿图 和将使早雪 病中即事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肀字旁的字 电掣星驰 发奸摘隐 倒伏 豸字旁的字 豪致 斑斑点点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道貌俨然 艸字旁的字 包含抒的词语有哪些 禳厌 彝序 色字旁的字 孤虚 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