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2:2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2:28:46
庭前两古柏,凌霄灿其英。
问此谁荣枯,雪霜见其情。
荣枯何足计,有酒还自倾。
熟寐暂展转,觉来一蝉鸣。
归休但如此,便足了平生。
庭前有两棵古老的柏树,凌霄花在树上灿烂盛开。
我问,这些树木的荣枯变化又有什么意义呢?雪和霜才显露出它们的真实情感。
树木的荣枯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有酒可饮,便可随心倾杯。
我在熟睡中辗转反侧,醒来时听见一只蝉在鸣叫。
归隐生活就应如此,这样便足够了我的一生。
晁补之,宋代著名诗人,字叔雅,号山人,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与研究,尤其擅长咏怀诗和田园诗。他的作品常带有浓重的个人情感和自然描写,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本诗是晁补之在与苏翰林(苏轼)诗歌交流中所作,旨在追和陶渊明的诗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人,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归隐生活,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晁补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认同,同时也传达了个人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简单却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描绘了庭前古柏与凌霄花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询问“谁荣枯”,引入对生命变化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淡然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自我内心的感受,强调酒的重要性,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随性和豁达。诗人对荣枯的看法是“何足计”,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在的变化,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欢愉。
最后几句以“归休”作为收尾,表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态,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自我,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简单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强调了饮酒与归隐的生活态度。
诗中“凌霄灿其英”中的“英”字指的是什么?
“荣枯何足计”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诗中的“归休”指的是什么?
答案:
陶渊明《饮酒》与晁补之《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七》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