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田家宅》

时间: 2025-05-12 08:38:31

诗句

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

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8:38:31

过田家宅

作者: 杜牧 〔唐代〕

诗歌内容: 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白话文翻译: 在安邑南门外,哪家房屋高耸入云?在奉诚园里,围墙破损,露出了杂草。


注释:

  • 安邑: 古地名,今山西省运城市。
  • 南门: 指城门,表示进入城市的方向。
  • 板筑: 用木板和泥土搭建的房屋,形容简陋的住宅。
  • 奉诚园: 可能是当时的一个著名园林或宅基地。
  • 墙缺: 墙壁损坏,形容破旧。
  • 蓬蒿: 野草,象征荒凉。

典故解析: 诗中未直接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奉诚园”可能是对当时某个地方的称呼,体现了当时园林文化的兴盛,而“墙缺见蓬蒿”则暗示了主人家境的衰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以五言绝句和骈文见长,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俊逸,常带有讽刺意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牧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的困境,展现了杜牧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家园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过田家宅》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乡村的场景,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以“安邑南门外”引入,地名的使用不仅给人以地理的定位,也带有一种亲切感。接着,杜牧以“谁家板筑高”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暗示乡村的简单与朴素,反映出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将目光转向“奉诚园里”,作者提到的“墙缺见蓬蒿”则揭示了家园的破败与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描述,更是对人情冷暖、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短短的四句中,展示了乡村的宁静与破败,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乡愁与对社会的关切,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安邑南门外: 设定地点,展示出特定的环境。
  2. 谁家板筑高: 提出问题,引发对乡村生活的思考。
  3. 奉诚园里地: 引入另一个场景,暗示园林的美好。
  4. 墙缺见蓬蒿: 通过细节展示荒凉之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高”和“缺”,展示生活的对立面。
  • 拟人: 暗示墙体的缺损如同一个衰老的人的面容,传达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 “蓬蒿”象征衰败与无奈,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无力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与对社会变迁的忧虑,体现了生活的无常与人情的冷暖,展现了诗人对故土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南门: 代表着归属感和故乡的界限。
  2. 板筑: 体现出乡村的简单与质朴。
  3. 园里: 象征美好的生活理想。
  4. 蓬蒿: 荒凉的象征,反映出生活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墙缺见蓬蒿”中“蓬蒿”代表什么?

    • A. 美好
    • B. 荒凉
    • C. 富饶
  3. 该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恐惧
    • B. 对故乡的怀念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杜甫《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家乡和社会现状的关注,但杜甫的诗更加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杜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生活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杜牧诗集》
  3. 《唐代文学》

相关查询

喜迁莺·访江鲸涛即席分得渡字 喜迁莺 香港陷落数月,始闻寅恪脱自贼中,将取道桂黔入蜀,已约乃弟致书,劝其来乐山讲学,词以坚之 喜迁莺·霜凝雪沍 喜迁莺(自池阳泛舟) 喜迁莺 其一 喜迁莺·春山看杜鹃 喜迁莺·帝城春昼 喜迁莺 其四 陶凫芗同年为觅教场胡同宅丁香二株可爱,急欲移居而不得,赋此解嘲 喜迁莺 其二 同人小集螺墩,花事已过矣,赋此以续李重光恨来迟曲 喜迁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秋祠 遣将调兵 戈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盛妆 承天之祐 犬字旁的字 视财如命 忧患余生 包含明的成语 屮字旁的字 树声 包含拨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鲠塞 鲻儿 猛将如云,谋臣似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