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34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我来无人境,亦复窥幽窗。好客如佳月,开门辄摐摐。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凶下儿谾。把手入茅庐,笑语钟新撞。一鸣惊人友,更挟飞凫双。连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盏,竹叶倾册山缸。清溪漱鸣玉,老树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怀山水邦。分题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儿树勋德,出手便可椿。愿移诗句力,挽俗还纯厖。惟予心已灰,庶几鹿门庞。
孤独的月亮照耀着高天,月影分散在千江之上。我来到这里,四周无人,唯有透过幽静的窗户窥视。好客的人如同明月,开门时总是轻声响动。月亮到来,客人也随之而至,山的两边并无阻隔。我伸手进入茅庐,欢声笑语伴随而来。一个朋友的声音如同惊雷,更有双飞的水鸟。美玉的光辉照耀着我的眼睛,而我心中已然宁静。呼唤小童清洗茶具,竹叶轻轻垂下于山缸。清溪流淌,发出玉石般的鸣响,古老的树木高耸如幢。再招呼二三好友,尽情享受山水之乐。分题写下美句,简简单单的字也可以承载重任。男儿立下功勋,出手便能如椿树般挺立。愿意把诗句的力量传递,挽回世俗还给纯真。只可惜我心已灰,惟愿能到鹿门之地。
冯时行,宋代诗人,字子时,号惟庵,曾任职于朝廷,后辞官隐居。其诗主要反映闲适自得的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隐居生活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朋友的深情,同时反映了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纯真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孤月与千江的意象,引入了孤独与宁静的氛围。诗人描绘的场景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内心的寄托。开门迎客的热情与月亮的象征形成对比,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提到的“笑语钟新撞”,既是友谊的体现,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后半部分关于“清溪漱鸣玉”的描写,则是对自然声音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表明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流露出对世俗的反思与对纯真生活的向往。
诗中“孤月流高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好客如佳月”中的“佳月”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鹿门”代表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