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55:07
原文展示:
送寿州陈录事
韩翃 〔唐代〕
寿阳南渡口,敛笏见诸侯。
五两楚云暮,千家淮水秋。
开帘对芳草,送客上春洲。
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
白话文翻译:
在寿阳的南渡口,收起权杖向诸侯致意。
五两的楚地云霞在黄昏中消散,千家万户的淮水在秋色中沉静。
打开窗帘对着芳草,送别客人前往春洲。
请问山中的桂树,王孙你游玩过几次呢?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人情世态和自然风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送别寿州的陈录事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送寿州陈录事》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写景物与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开头以“寿阳南渡口,敛笏见诸侯”引入,首句便以渡口作为背景,展示了送别的庄重气氛。接着描绘了“楚云暮”和“淮水秋”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伤感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离愁。接下来的“开帘对芳草,送客上春洲”,不仅表达了送别的情景,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结尾的“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则是对友人游历生活的探问,既表现了对友人游玩的关心,也暗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送别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情感真挚而细腻,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送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美好的祝愿,体现出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寿阳”是指哪个地方?
A. 山西
B. 安徽
C. 江苏
答案:B
“敛笏见诸侯”中的“笏”指的是什么?
A. 书本
B. 权杖
C. 兵器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王孙”是指什么样的人?
A. 平民
B. 士族子弟
C. 商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送别的情感,但《登鹳雀楼》更多地关注于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送寿州陈录事》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