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想得》

时间: 2025-07-29 23:09:30

诗句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09:30

想得

作者: 韩翃 〔唐代〕

原文展示: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白话文翻译:

在两重门的玉堂之前,寒食节的花枝在正午的月光下摇曳。
我想起那个人,垂着手站立,娇羞地不肯上秋千。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习俗包括吃冷食,纪念先人。
  • 玉堂:古代指华丽的房屋,这里形容环境的优雅和高贵。
  • 垂手立:形容人站立时手自然下垂,表示一种羞怯和不自信的状态。
  • 秋千:一种儿童游乐的器械,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和欢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翃,字仲衡,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风格清新隽永。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寒食节期间,表现了对某位女子的思念与怅惘,反映了诗人在特定节日的心情与感受。

诗歌鉴赏:

《想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思念。开篇的“两重门里玉堂前”勾勒出一个典雅的环境,既有视觉的美感,又为后面的情感铺垫。接着提到“寒食花枝月午天”,在寒食节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诗人用“花枝”与“月”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那位女子的描写,展现她的娇羞与不自信,这不仅表现了她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诗人心中对这段情感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情,细腻的情感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出来,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重门里玉堂前”:描绘出优雅的环境,暗示一种高贵的生活状态。
    • “寒食花枝月午天”:结合节气与自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想得那人垂手立”:直接表达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思念,细致入微。
    • “娇羞不肯上秋千”:强调女子的羞涩与不愿意接受快乐,暗含了情感的复杂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与情感相结合,通过“寒食花枝”暗示思念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花枝”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思念与爱情展开,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对于美好而又稍显无奈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玉堂:象征着高贵与雅致,代表着美好的环境。
    • 寒食:代表时间与节日,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记忆。
    • 花枝:象征着青春与美好,暗示着爱情的美丽与短暂。
    • 秋千:象征着纯真与欢乐,反映了对无忧时光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寒食节
      • C. 中秋节
    2. “玉堂”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贪婪
      • B. 高贵
      • C. 忧伤
    3. 诗中女子的状态如何?
      • A. 自信
      • B. 娇羞
      • C. 生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比较《想得》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而韩翃的诗则更为细腻和柔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次韵和道守曾大夫堂前早梅花 寄维扬贾侯 列女引 陈伯纪列岫 其一 去秋九日置酒今秋复喜兹会诗呈通判比部并诸 赠邬处士继思 秋日南轩栉发忽数茎斑斑焉漫题二绝志感 其一 龙虎元旨歌 其七 出东城观水 幻梦杂记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攘攘熙熙 臼字旁的字 末日 私字儿的字 买脸面 骗赚 桃开头的成语 玄字旁的字 福为祸始 丑事外扬 龝字旁的字 强中更有强中手 中都官 枯木死灰 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搜奇访古 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