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6:36
孟子·养心寡欲
作者: 陈普 〔宋代〕
心体自然安用养,多因迷欲易成昏。
但能寡欲无私累,本体清明理自存。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道理:心灵本是自然安宁的,只要好好养护,然而因为欲望的迷惑,常常会让人变得昏沉。如果能够减少欲望,就不会有私心的累赘,内心的本质会保持清明,理智自然会存在。
“养心”在古代哲学中强调心灵的修养,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孟子的教导中,强调心灵的自我修养和欲望的控制是达到内心平和的关键。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擅长抒情与哲理诗,作品常反映儒家思想,关注内心修养与道德自省。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们普遍关注内心的修养与道德的提升,陈普的这首诗反映了对内心平和与自我约束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心灵的天然状态和欲望的干扰。诗中通过对比“安用养”和“迷欲”的状态,揭示了内心的清明与昏沉之间的关系。陈普提醒人们,欲望的过度追求会导致内心的混乱,而减少欲望则能让心灵回归本真,保持清明。诗的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迷欲”指的是什么?
A. 内心的安宁
B. 过度的欲望
C. 自然状态
“本体清明理自存”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内心会混乱
B. 人的本质是模糊的
C. 内心清明,自然有理智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强调什么?
A. 追求物质
B. 内心的修养与欲望的控制
C. 对外界的关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