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8:45
金明池上缘衣儿,燮理阴阳焉用之。
建国立家真可怪,不栽梓漆与桐椅。
在金明池边,衣衫飘扬,调和阴阳又有什么用呢?
建立国家、创建家庭实在令人惊奇,难道不应该种植梓树、漆树和桐树吗?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任何特定典故,但“阴阳”和“建国立家”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法则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作者介绍:陈普(字子英),为宋代诗人,以诗歌风格清新见长,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其作品多反映士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乙巳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们对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充满忧虑,寄托了对安定生活和理想社会的渴望。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以“金明池上缘衣儿”引入,塑造了一幅宁静的自然场景,衣物随风飘扬,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闲适。而“燮理阴阳焉用之”,则是对自然法则的质疑,暗示在纷乱的社会中,调和阴阳的哲学思想显得微不足道,失去了实际意义。
后半部分的“建国立家真可怪”,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疑惑,诗人用“怪”字传达出对世事的困惑和无奈,质疑为何在建立国家和家庭的过程中,竟然没有种植合适的树木作为依托,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在思想上紧扣着传统哲学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暗含着对当时政治和社会形势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当下状况的无奈与失望。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