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时间: 2025-04-26 03:58:45

诗句

金明池上缘衣儿,燮理阴阳焉用之。

建国立家真可怪,不栽梓漆与桐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8:45

原文展示:

金明池上缘衣儿,燮理阴阳焉用之。
建国立家真可怪,不栽梓漆与桐椅。

白话文翻译:

在金明池边,衣衫飘扬,调和阴阳又有什么用呢?
建立国家、创建家庭实在令人惊奇,难道不应该种植梓树、漆树和桐树吗?

注释:

  • 金明池:古代池塘名称,象征美好景象。
  • 缘衣儿:指衣物轻轻飘动的样子。
  • 燮理:调和、管理。
  • 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力量。
  • 建国立家:建立国家和家庭。
  • :惊奇、不可思议。
  • 栽梓漆与桐椅:比喻建立家业时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树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任何特定典故,但“阴阳”和“建国立家”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法则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字子英),为宋代诗人,以诗歌风格清新见长,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其作品多反映士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乙巳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们对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充满忧虑,寄托了对安定生活和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以“金明池上缘衣儿”引入,塑造了一幅宁静的自然场景,衣物随风飘扬,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闲适。而“燮理阴阳焉用之”,则是对自然法则的质疑,暗示在纷乱的社会中,调和阴阳的哲学思想显得微不足道,失去了实际意义。

后半部分的“建国立家真可怪”,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疑惑,诗人用“怪”字传达出对世事的困惑和无奈,质疑为何在建立国家和家庭的过程中,竟然没有种植合适的树木作为依托,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在思想上紧扣着传统哲学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暗含着对当时政治和社会形势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明池上缘衣儿:描绘一个静谧的池塘场景,表现出一种宁静。
  2. 燮理阴阳焉用之:质疑调和阴阳的哲学在现实中的作用,含有对自然法则的反思。
  3. 建国立家真可怪:表达对建立国家和家庭的惊讶,对现实的无奈。
  4. 不栽梓漆与桐椅: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隐喻对现实的批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栽梓漆与桐椅”比作建立家业所需的根基。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质疑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当下状况的无奈与失望。

意象分析:

  • 金明池:象征美好与和谐,自然的宁静。
  • 衣儿:象征着自由与流动,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状态。
  • 阴阳:象征宇宙法则,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 梓漆与桐椅:象征建立家庭和国家的基础,强调现实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明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景象
    • B. 现实困境
    • C. 个人感情
    • D. 自然法则
  2. 诗中提到的“阴阳”主要反映了什么思想?
    • A. 自然哲学
    • B. 家庭伦理
    • C. 国家政治
    • D. 个人情感
  3. 诗人对于“建国立家”的态度是?
    • A. 赞成
    • B. 质疑
    • C. 无所谓
    • D. 忧虑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与杜甫的作品,前者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后者则在历史背景下更具悲壮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普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月山龙见 寿主簿 游云台四首 其一 送汪仪制柏亭升南尚卿 宿清远飞来寺二首 其二 宿清远飞来寺二首 其一 会城春游得空字 邻山馆中 大林洞天 复民部何三柳遗廷对策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彘牢 雕开头的成语 纯良 薏苡明珠 虫字旁的字 重打鼓,另开张 热热乎乎 包含感的成语 重生父母 朴抶 鼹鼠易盈 下回分解 口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食疗 疋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