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9:4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9:49:17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在翠微寺的终南山里,雨后阳光明媚,最适合回望。
我在此闭关已久,心中沉寂,手杖扶着,登高远眺。
于是我造访了隐士的居所,才开始领悟到静者的妙处。
儒道虽然是不同的门派,但在这云林之间,却有着相似的调和。
我们两心相悦,便在这里畅谈笑语。
夜晚回到高窗下入睡,时常看到远山的炊烟升起。
我怀念赤城的标志,更想起临海的山峦。
风声和泉水的清音,何必在苏门外啸叫呢?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荫,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出生于今湖北省。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尤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追求隐逸生活,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首诗创作于孟浩然隐居于终南山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终南山是道教圣地,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山色、与隐士交流,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孟浩然的《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山水诗,更是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写终南山的雨后景象,展现了清新的自然气息,细致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
诗的开始,诗人以“翠微终南里”引入,展现出山间的宁静与清新,雨后初晴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提到“闭关久沈冥”,表达了自己的隐居生活,既是与世隔绝,又是内心的沉静。通过“杖策一登眺”,显示出他在这幽静环境中的悠然自得,手杖不仅是攀登的工具,也是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象征。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此句揭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与体悟,静者的生活能够让人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他提到“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表明尽管儒家与道家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这片云林中却能找到共鸣,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共同向往。
最后,诗人描绘了与隐士们的交谈,夜晚在高窗下入睡时所见的远山炊烟,及怀念赤城和临海的景象,显示了他对生活的反思与热爱。整首诗不仅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喧嚣中追求内心宁静的美好愿望。
诗中提到的“雨后宜返照”意指什么?
A. 雨后阳光明媚
B. 雨后道路湿滑
C. 雨后天气寒冷
D. 雨后空气混浊
“儒道虽异门”中提到的儒道是指哪两种思想?
A. 道家和法家
B. 儒家和道家
C. 佛教和儒家
D. 道教和释教
诗人怀念的“赤城”和“临海”分别象征着什么?
A. 家乡的记忆
B. 自然的壮丽
C. 诗人的内心
D. 隐士的生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