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远韵齿痛》

时间: 2025-07-30 00:20:13

诗句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

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

日出暵焦牙,风来动危蘀。

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

更须诵楞严,从此脱缠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20:13

原文展示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
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
日出暵焦牙,风来动危蘀。
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
更须诵楞严,从此脱缠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外界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人的内心难以平静,甚至连牙痛这样的身体不适也能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提到,人与外界的关系如同流动的水,难以把握,追求的种种都是虚妄而无实。生活中充满了争斗与纷扰,身处其中的人常常感到迷惘和无助。然而,诗人希望通过病痛的体验,能够让人们悟出人生的真谛,从而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内心的自由。

注释

  • 元明:指的是人的根本,元气与明理。
  • 六尘: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官所接触的外界事物。
  • 缘气:指的是因缘和气,说明人与外界的联系。
  • 敝陋:指的是破旧和狭隘的状态。
  • 空明:指内心的明朗与空灵。
  • 妇姑:指家庭内部的争执与斗争。
  • 焦牙:指因病痛而导致的牙齿疼痛。
  • 危蘀:指微弱且不堪一击的状态。
  • 楞严:指《楞严经》,是一部佛教经典,强调修行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涪翁,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以情感真挚和哲理深邃著称。苏辙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在政治上有影响力,任职期间提倡仁政,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辙遭遇牙痛之际,身体上的不适引发了他对人生与世事的思考。正是通过这种病痛的体验,使他意识到人生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次远韵齿痛》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诗人在牙痛的情况下,感受到身体与心灵的痛苦,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元明散诸根”引入,将个体的根本与外界的尘世相对比,表达了人与外界关系的复杂性。接下来的“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

诗中“日出暵焦牙,风来动危蘀”描绘了因病痛而感受到的脆弱和不安,进一步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的“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与“更须诵楞严,从此脱缠缚”则传达了一种希望:病痛虽然折磨人,但它也能成为觉悟的契机,帮助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病痛的描绘,唤起读者对生活的反思,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显示了苏辙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明散诸根:人生的根本与明理散落,象征着内心的迷失。
  2. 外与六尘合:与外界的六种感官相接触,表达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 流中积缘气:流动中积累的因缘与气息,强调了生活的变化与无常。
  4. 虚妄无可托:虚幻的东西无法依靠,体现了对世俗的无奈。
  5. 敝陋少空明:内心狭隘与缺乏明理,揭示了人的局限性。
  6. 妇姑相攘夺:家庭内部的争斗,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7. 日出暵焦牙:病痛之下的无奈,象征着生活的苦涩。
  8. 风来动危蘀:脆弱不堪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不安与动荡。
  9. 喜汝因病悟:因病产生的领悟,暗示着苦中作乐的哲学。
  10. 或免终身著:或许能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解脱。
  11. 更须诵楞严:强调修行的重要性,指向精神的提升。
  12. 从此脱缠缚:最终希望能获得解脱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个人的痛苦与生活的虚幻进行对比,增强了诗的哲思。
  • 对仗:如“日出暵焦牙,风来动危蘀”,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
  • 反复:通过反复表达痛苦与领悟,强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个人痛苦的反思,引导人们认识到外界的虚妄与内心的真实之间的关系,强调修行与自我觉悟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内心的解脱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明:象征人的根本与智慧。
  • 六尘:外界的纷扰与生活的复杂。
  • 焦牙:痛苦的具体体现,象征着生活中的苦难。
  • 楞严:象征智慧与解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尘”指的是哪六种感官?

    • A. 眼、耳、鼻、舌、身、意
    • B. 识、见、闻、觉、思、行
    • C. 心、情、志、愿、思、识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日出暵焦牙,风来动__”。

  3.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对人生苦难的无奈与接受。 (对/错)

答案

  1. A
  2. 危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辙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内心领悟与解脱,而后者则表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索与情感的流露。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都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宫词 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 沁园春(戊辰岁寿攻愧舅) 沁园春(用履齐多景楼韵) 沁园春(庆友人陈碧山) 沁园春 沁园春(寿处州吴雨岩) 沁园春(寿春陵史君叔) 沁园春 沁园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关情脉脉 良辰媚景 两眼墨黑 树书 魚字旁的字 包含险的词语有哪些 施钩 黽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辰字旁的字 田主 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营缮 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招解 浓荫蔽日 文字旁的字 耳鬓厮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