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时间: 2025-07-12 22:18:32

诗句

久无叩门声,剥啄问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2:18:32

原文展示:

久无叩门声,剥啄问何故。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白话文翻译:

很久没有人来敲我的门,只有鸟儿啄食,问我为什么。田地里有人来了,昨夜下了足足一尺的雨。

注释:

  • 叩门声:敲门的声音,表示访客的到来。
  • 剥啄:指鸟类啄食,形容孤寂的环境中只有鸟声。
  • 盈尺:指雨水的深度,表示雨量很大。
  • 田中有人至:田地里有人来,意味着农民在忙于农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叩门”和“剥啄”作为意象,常常用来表现人们的孤独感和生活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身边的事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可能是在隐居的状态下,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孤独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却孤寂的场景,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开头的“久无叩门声”直接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望。接着“剥啄问何故”中,鸟儿的啄食声与诗人的孤寂形成对比,鸟鸣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两句中提到“田中有人至”,在雨后田地中有人忙碌的场景,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但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忙碌。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感悟,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无叩门声”:久违的敲门声,暗示人际关系的疏远。
  • “剥啄问何故”:鸟儿的啄食声似乎在问诗人,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田中有人至”:田地里有人来,展现了生活的忙碌与不易。
  • “昨夜盈尺雨”:大雨过后,暗喻着自然的滋润与生命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孤独的环境与田中忙碌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鸟儿的啄食行为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叩门:代表人际交往的期待与希望。
  • 鸟鸣:象征孤独与对外界的呼唤。
  • 田地:象征劳动与生活的真实。
  • 雨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久无叩门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2. “盈尺雨”中的“盈尺”指的是:

    • A. 一尺的深度
    • B. 雨量很小
    • C. 雨量很大
  3. 诗中鸟儿的啄食象征着什么?

    • A. 丰收
    • B. 孤独
    • C. 快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着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王维则以自然景色表达出一种恬静的心境。两者都涉及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叶少保挽词六首 又溪山堂次韵四首 一翦梅(叶梦锡席上) 雨中伯恭至湖上 醉落魄/一斛珠 谒金门 其一 春雪 朝中措(寿十八兄) 寄赵德庄以过去生中作弟兄为韵七首 南涧 同翁子功之平江午憩涵山净慈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切切偲偲 钩章棘句 私科子 处心积虑 雨字头的字 家破人离 狐假鸱张 建之底的字 焚巢捣穴 皿字底的字 缠带 欺上压下 木芙蓉 韋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