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3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36:17
吾庐虽不华,粗有南北堂。
通廊开十窗,爽气来四方。
风长日气远,六月有余凉。
儿女避不居,留此奉爷娘。
爷娘发如丝,不耐寒暑伤。
单衣蕉葛轻,软饭菘芥香。
无客恣卧起,有客罗壼觞。
今年得风痹,摩膏沃椒汤。
念终舍此去,故山松柏苍。
此地亦何为,岁时但烝尝。
我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有南北两间房。
走廊开了十扇窗,清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风长日气远,六月仍感到凉爽。
儿女们不在这里居住,留下我来侍奉父母。
父母的头发如丝,不耐受寒暑的侵扰。
单衣轻薄,吃的软饭和青菜香气四溢。
没有客人时可以随意卧起,有客人时则摆酒设宴。
今年得了风湿病,涂抹药膏,泡椒汤来调理。
想到终究要离开这里,故乡的松柏依然苍翠。
这地方又有什么意义,岁月只是用来品尝生活的滋味。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及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风简朴自然,常表达对家乡、父母的深厚情感。
《北堂》作于苏辙晚年,他因病回乡,居住在家中,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父母的孝道。诗中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北堂》是一首充满亲情与思考的诗作,体现了苏辙对生活的淡泊与对家庭的深厚感情。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居住的环境,尽管房子不华丽,但却有着清新的空气与凉爽的气候,这种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父母的形象深刻而感人,尤其是“爷娘发如丝,不耐寒暑伤”,表现了父母年老体衰,诗人对他们的关心与疼爱。通过“儿女避不居,留此奉爷娘”,可见诗人将家庭责任与亲情放在重要位置,他宁愿放弃儿女的陪伴,来照顾年迈的父母,展现了深厚的孝道。
在生活的细节上,诗人用“单衣蕉葛轻,软饭菘芥香”描绘了简单却温馨的家庭生活,清淡的饮食与轻松的生活态度,将诗人与家人之间的温情传达得淋漓尽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尽管身处此地,但对故土的眷恋依旧强烈。
整首诗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又有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苏辙独特的人生态度与深刻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的珍视与对父母的孝心,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深厚的亲情与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辙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爷娘发如丝”是形容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美丽
诗人留在北堂是为了什么?
a) 享受生活
b) 侍奉父母
c) 交友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