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12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追想当年事,
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
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
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
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干羽方怀远,
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
有泪如倾。
在长淮之上,目光所及,关塞的荒凉一片平坦。
征途的尘土暗沉,霜风凛冽,边境的声音悄然无声。
心情黯然沉凝。追忆往昔的事,
几乎是天命使然,非人力所可及,洙泗之水,
那些弦歌之地,亦充满了腥膻之气。
隔着水乡,落日下的牛羊,
纵横交错的田野。
看那有名的王宵正在打猎,骑马如火,掠过一片明亮的河川。
笳声和鼓声悲鸣,令人惊慌。
想念腰间的箭,匣中的剑,
空有灰尘而已,最终又能成什么呢?
时光易逝,心中徒有壮志,岁月将尽。
渺茫的京城,干羽轻舟正怀远,
烽火静止,让我暂时休兵。
那些冠盖云集的使者,纷纷驰骋,究竟为何情。
听说中原的遗老,常常向南眺望那翠绿的华盖和霓裳。
如果使者来到这里,忠诚和愤怒充满心间,
泪水如倾。
张孝祥,字子华,号东原,南宋时期的词人,生于1079年,卒于1139年。他早年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战乱而辗转于南方,作品多反映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张孝祥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故乡与国家的思念,以及在战乱中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往昔的追忆。正是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在词中饱含了对国家沦陷的悲伤和对英雄的渴望。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对往昔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无奈。词的开头描绘了长淮的辽阔与荒凉,关塞的平坦让人感到无尽的孤独与冷清,正如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随着对往昔事件的回忆,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让人不禁思考人力的渺小与命运的无常。
在词中,诗人用“牛羊下,区脱纵横”描绘了平和的田园生活,却在“看名王宵猎”中回归到战场的激烈与英雄的豪情。诗中的“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更是将诗人的壮志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空有壮志难成,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整首词在情感上通过“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达到高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又激烈。诗的结尾,诗人寄希望于未来,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恢复和平,重归故土。在这首词中,张孝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令人深思。
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反映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洙泗”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是怎样的?
通过以上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乡愁与历史的不同诠释,丰富了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