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3:30
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趾摩肩。上有天池寺,自敕建,耀金碧,异法物,历浩劫,尚岿然。一二老僧出揖,禅房启,容我安眠。但喧豗飞瀑,六月昼生寒。石壁巑岏。仰难攀。下临绝壑,瞰云海,听天籁,异人间。谁种榭,秦皇帝,海棠妍。二千年莫讶,无人识,迟我至,与流传。虎不到,绝惊燕,罕乌鸢。只有夜来星斗,手堪摘,皓月同圆。况峰名五老,天乐会群仙。欲往从焉。
匡庐山高万丈,陡峭的山峰直抵青空。雪积在山顶,跨越深涧,攀登到崖顶,脚尖触摸肩膀。山顶有天池寺,自己所建,金碧辉煌,异样的法器,历经浩劫,依然巍然屹立。一两位老僧出来行礼,禅房开启,请我安眠。但耳边却是喧闹的飞瀑声,六月的白昼竟然感到寒冷。石壁崎岖,仰望难以攀登。悬崖峭壁下临绝壑,俯瞰云海,听天籁之音,似乎与人间隔绝。是谁种下了这座楼阁?是秦皇帝,海棠花娇艳。两千年过去,不必惊讶,无人识得,迟我到来,和流传。老虎不至,惊飞的燕子,几乎见不到乌鸢。只有夜晚的星斗,手可以摘取,皓月同圆。况且这座峰名为五老,天乐与群仙欢聚。想要前往,随之而去。
《六州歌头》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天池寺的清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诗中“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开篇便以宏伟的自然景观抓住读者的眼球,高耸的山峰和积雪交相辉映,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神秘。接着,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诗中提到的“飞瀑”、“云海”和“天籁”,构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似乎在提醒我们要珍惜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此外,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秦皇帝和海棠花,既增添了文化厚度,也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通过这一切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不朽的追求。整首诗在境界上不仅局限于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哲学的探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池寺”是在哪里? a) 浙江 b) 江西 c) 四川
诗中“虎不到,绝惊燕”的意思是? a) 有很多动物 b) 没有动物 c) 动物很多
诗人在描绘庐山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和夸张 b) 比喻和对仗 c) 排比和反问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