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3:44
陇云辽海,迤逦亘西东。
走黄漠,临紫塞,踞层峰,列崇墉。
气象谁能似,三千里,开河道,栽杨柳,
隋炀帝,失争雄。二世曾无旋踵,看刘项先入关中。
问蒙恬何在,霸业遽成空。
一炬秦宫。烛天红。
又飞狐口,马兰峪,屏畿辅,拱居庸。
土木变,急边警,肆妖凶,更尘蒙。
青史沉冤事,乘舆返,是谁功。
于忠肃,岳忠武,恨终同。
未有龙城飞将,应难息羯鼓狼烽。
纵重关绝险,只不度春风,还仗和戎。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的壮丽和历史的沧桑。诗人首先描写了陇山与辽海的壮观景象,长城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横亘在西东之间。接着提到黄沙与紫塞的边境,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提及隋炀帝的失利和刘项对关中的占领,问蒙恬的功业为何成空。接着诗人感叹历史的车轮滚滚,秦宫的烛光依旧,飞狐口与马兰峪的美景仍在。最后,诗人回顾历史,感叹忠臣的辛劳与无奈,表示即使在重关之地,敌人仍然无法被完全击败。
张伯驹(1899-1947),字仲明,江苏武进人,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受传统文化影响,常以历史为题材,抒发爱国情怀。
《六州歌头 居庸关长城吊古》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人通过对长城的描写,寄托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首诗以雄伟的长城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张伯驹借助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典故,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及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为深沉。长城不仅是民族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诗人通过对历史的缅怀,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悲壮又有豪情,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以长城为线索,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忠臣的尊重与对历史悲剧的反思,歌颂了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张伯驹的《六州歌头》主要描写了哪个历史景点?
A. 故宫
B. 长城
C. 颐和园
诗中提到的“隋炀帝”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隋朝
C. 宋朝
“青史沉冤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B. 对历史悲剧的遗憾
C. 对未来的希望
这些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张伯驹的诗歌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