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58:56
原文展示
送陈樵校书归泉州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
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
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
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
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
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陈樵校书的送别情感。诗人感叹自己才华稀少,虽然有名于大塔之下,但仍觉心中诗意难以与之匹敌。陈樵从京城卸职,向西请求假期去海门,诗人则在别席上感到离别的伤感,归途又要避开战乱的鼓声。遥远的关外,秦雁已断了行踪,家乡却被瘴气笼罩得低沉沉的。诗人在春风里的客馆等待马车,迎接晨曦中的船只。最后,诗人提醒陈樵早日返回京城,不要被刺桐树的美景所迷惑。
注释
- 巨塔:指高耸的塔,象征名声和荣耀。
- 名题:著作、名声的题名。
- 乞假:请求假期。
- 海门:地名,可能指江南沿海的城市。
- 别席:送别的座位。
- 残漏:指时间的流逝,可能是指喝酒时的酒席。
- 战鼙:战鼓,象征着战争的威胁。
- 秦雁:指北去的雁,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瘴云:指瘴气或潮湿的天气,常常暗示不健康的环境。
- 刺桐:指一种树木,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于盛唐,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友人的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正值陈樵校书从京城辞官返回泉州,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深厚而细腻,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与内心的复杂情感。起首两句便引入名声与才情的对比,既有自谦之意,也为接下来的别情铺垫。中间部分通过对归途的描写,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尤其是“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这句,情景交融,使得离乡之情愈加深重。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友情的劝勉与期盼,既希望朋友早日归来,又提醒他在外游历时保持清醒。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邃,既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深思熟虑,显示出曹松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巨塔列名题:高大的塔上挂着许多名声和功绩,暗示诗人对自己成就的自谦与对友人成功的赞美。
- 诗心亦罕齐:诗人的诗心难以与之匹敌,显示出对才华的自谦。
- 除官京下阙:指陈樵辞去官职,从京城返回,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
- 乞假海门西:请求假期前往海门,体现了朋友的旅途。
- 别席侵残漏:在离别的席上,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伤感。
- 归程避战鼙:归途中要避开战乱的鼓声,象征着不安的社会环境。
- 关遥秦雁断:遥远的关外,北飞的雁已断,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 家近瘴云低:家乡的瘴云笼罩,显示出对家乡环境的忧虑。
- 候马春风馆:在春风中的客馆等待马车,展现了期待与不安。
- 迎船晓月溪:迎接晨曦中的船只,象征着新的希望与未来。
- 帝京须早入:希望朋友早日返回京城,显示出对未来的期盼。
- 莫被刺桐迷:提醒朋友不要被美景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隐喻:如“刺桐迷”暗示美景可能带来的困扰。
- 象征:如“战鼙”象征战争的威胁,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思索。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巨塔:象征着名声与成就。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秦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 瘴云:象征着家乡的艰难环境。
- 刺桐:象征美好而易被迷惑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巨塔”象征什么?
-
“候马春风馆”中的“春风”有什么象征意义?
-
诗中提到的“刺桐”意指:
- A. 美丽的自然景观
- B. 伤感的回忆
- C. 友谊的象征
答案
- B. 名声与成就
- B. 希望与生机
- A. 美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期待。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份详细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送陈樵校书归泉州》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