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洞庭湖》

时间: 2025-05-04 03:25:49

诗句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

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5:49

原文展示:

洞庭湖
作者: 曹松 〔唐代〕

东西南北各连空,
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
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
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
是时应有羽人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强调湖面四面八方都与天空相连,水波上仅留下一些小小的山峰。湖水与岳阳楼的鼓声长久相伴,始终不离云梦泽中游动的鱼龙。湖面仿佛吸纳了日月的光辉,浩瀚如千顷,铺展出星河般的美景,最后直到天地之劫余,仍然能成陆地,届时必定会有神仙相逢。


注释:

  • 各连空:四面八方都与空中相连。
  • 唯留小朵峰:波面上只留下小小的山峰。
  • 长与岳阳翻鼓角:湖水常与岳阳楼的鼓声相应。
  • 不离云梦:不离开云梦泽。
  • 吸回日月:像吸纳日月的光辉。
  • 过千顷:广阔如千顷的湖面。
  • 铺尽星河剩一重:铺展得如同星河一般,剩下的只有一层。
  • 直到劫馀还作陆:经历劫难后仍可成陆地。
  • 羽人逢:指神仙相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唐代,正值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游历洞庭湖时,受到湖面开阔景象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洞庭湖》一诗以其宽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与哲思。开头“东西南北各连空”,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无垠,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仿佛湖面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浩瀚的美。接着,诗人通过“波上唯留小朵峰”这一细节,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湖面的小岛,形成了空灵和具体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长与岳阳翻鼓角”句通过岳阳楼的鼓声,表现了湖与岳阳的紧密联系,暗示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不离云梦转鱼龙”,则引入了云梦泽的神秘色彩,寓意着水中的生灵与梦幻般的境界。

在后半部分,诗人使用了“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的比喻,表现出湖面广阔,仿佛能够吸纳天地之精华,形成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结尾“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则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神秘的结合,构筑起一个理想的境界,表现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渴望。

整体来看,曹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洞庭湖》不仅是一首描写湖泊的诗,更是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西南北各连空:描绘了湖面辽阔,四面皆空的景象。
  2. 波上唯留小朵峰:湖面上仅有小岛,突显湖的广阔。
  3. 长与岳阳翻鼓角:湖与岳阳楼的声音相连,强调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4. 不离云梦转鱼龙:云梦泽的神秘意象,代表灵动与梦幻。
  5. 吸回日月过千顷:湖面如同吸纳日月的光辉,展现其浩瀚。
  6. 铺尽星河剩一重:比喻湖面如星河般广袤,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
  7. 直到劫馀还作陆:表达了即使经历劫难,依旧能够拥有陆地。
  8. 是时应有羽人逢:暗示理想境界中会有神仙相遇,象征追求的终极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星河,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东西南北各连空”与“波上唯留小朵峰”,形成了整齐的对称结构。
  • 拟人:通过“吸回日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湖:象征广大无垠的自然。
  • 岳阳楼:代表人文与自然交融的象征。
  • 云梦泽:神秘而梦幻的地方,象征着未知与幻想。
  • 羽人:象征理想与超脱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庭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曹松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岳阳”是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座楼
    • C. 一条河
    • D. 一个湖
  3. 诗中“波上唯留小朵峰”中的“小朵峰”指的是什么?

    • A. 小山
    • B. 小岛
    • C. 小船
    • D. 小舟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与《洞庭湖》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王勃的作品更注重于激昂的情感,而曹松则偏重于平静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所长,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词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陶杂诗十一首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 惠崇芦雁 和张昌言喜雨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 其一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北寺 和陶拟古九首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重阳糕 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救生员 破巢余卵 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衣冠辐辏 龠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宝幄 通成 觥饭不及壶飧 四字头的字 鼓字旁的字 包含捽的词语有哪些 箕帚之使 玄字旁的字 公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