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5:49
洞庭湖
作者: 曹松 〔唐代〕
东西南北各连空,
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
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
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
是时应有羽人逢。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强调湖面四面八方都与天空相连,水波上仅留下一些小小的山峰。湖水与岳阳楼的鼓声长久相伴,始终不离云梦泽中游动的鱼龙。湖面仿佛吸纳了日月的光辉,浩瀚如千顷,铺展出星河般的美景,最后直到天地之劫余,仍然能成陆地,届时必定会有神仙相逢。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唐代,正值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游历洞庭湖时,受到湖面开阔景象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洞庭湖》一诗以其宽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与哲思。开头“东西南北各连空”,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无垠,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仿佛湖面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浩瀚的美。接着,诗人通过“波上唯留小朵峰”这一细节,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湖面的小岛,形成了空灵和具体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长与岳阳翻鼓角”句通过岳阳楼的鼓声,表现了湖与岳阳的紧密联系,暗示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不离云梦转鱼龙”,则引入了云梦泽的神秘色彩,寓意着水中的生灵与梦幻般的境界。
在后半部分,诗人使用了“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的比喻,表现出湖面广阔,仿佛能够吸纳天地之精华,形成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结尾“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则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神秘的结合,构筑起一个理想的境界,表现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渴望。
整体来看,曹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洞庭湖》不仅是一首描写湖泊的诗,更是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洞庭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岳阳”是指什么?
诗中“波上唯留小朵峰”中的“小朵峰”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