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3:3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3:38:54
《驴二首》
作者:王安石
虽得康庄亦好还,每逢沟渐便知难。
由来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
即使在宽阔的道路上行走也好,但每当遇到沟坎时,便会明白行路的艰难。
这驴子本来就不是其他动物,不要说它像什么高大的山。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康庄”与“沟”的对比反映了人生道路的艰难与不易。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力求富国强兵。王安石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合了政治、哲学思考。
《驴二首》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感受。
《驴二首》以驴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康庄”与“沟”的对比,展现了行路的艰难,即使在宽阔的道路上,仍然会遭遇困境。这里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洞察。接着,作者以“此物非他物”阐明驴子本身的价值,强调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应轻易比较。最后一句“莫道何曾似仰山”,则是劝诫人们不要轻易地与高大、雄伟的事物相提并论,驴子虽小,但其价值不可小觑。这首诗透过驴子的形象,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艰辛和事物本质的思考,充满了哲理。
整首诗通过驴子的形象,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了面对生活的艰难与困境时,要认清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驴二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康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沟”象征什么?
答案:
王安石的《驴二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前者更强调生活中的艰辛,后者则倾向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