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7:4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46:59
危亭兼鸦胜,胜景足奇观。
湖水涵天入,山云带雨蟠。
千松偃夜月,万竹撼春寒。
玉井汲甘冷,尘缘那得干。
在这座高高的亭子上,鸦声与胜景交融,
这里的美景真是奇妙无比。
湖水与天空融为一体,
山间云雾缠绕,带来了细雨的滋润。
千年的松树在夜月下低垂着,
万竹在春寒中轻轻摇曳。
玉井中汲取着清凉甘甜的水,
而世俗的烦恼,又怎能为我所困扰呢?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亭子、湖水、山云等意象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象征着幽静、超脱的生活。
作者介绍:陈东,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歌繁盛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物,常以闲适的心境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与友人游玩胜亭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
本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开头两句用“危亭”和“胜景”引入了一个高耸的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令人向往。湖水与天相连,山云带着细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意境。
接下来的描写更加细腻:千松在月下低垂,万竹在春寒中摇曳,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与和谐美。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悟,他在这美景中汲取着甘甜的泉水,世俗的烦恼似乎与他无缘,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超然的心境。这首诗不仅在视觉上营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在情感上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外桃源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的“危亭”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态度是?
“千松偃夜月”中的“偃”字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王维更强调幽静与内心的宁静,而陈东则通过胜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世俗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