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金丹图像说四首 其三 还丹图》

时间: 2025-05-06 05:48:27

诗句

威音那畔本来明,昧了皆因着幻形。

若向丹中拈得出,圆陀陀地至虚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8:27

原文展示

威音那畔本来明,
昧了皆因着幻形。
若向丹中拈得出,
圆陀陀地至虚灵。

白话文翻译

在威音那畔本来是明亮的,
昏暗都是由于被幻影遮蔽。
如果能够在丹药中提炼出来,
就能圆满地达到虚无的境界。

注释

  • 威音: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法音,象征智慧的声音。
  • 幻形:指迷惑人心的幻象,暗示人们的无明和误解。
  • :通常指的是炼丹术中的丹药,象征着修炼的成果。
  • 圆陀陀:意为圆满的样子,形容达到一种完美的状态。
  • 虚灵:指的是一种虚无缥缈、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道纯,元代著名道士、诗人,擅长道教文化和炼丹术,作品多涉及道教思想与修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道教兴盛的元代,反映出作者对修炼、成道的追求,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道教的哲理,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真理和智慧时,会被幻象所迷惑。诗中提到的“威音那畔”,暗示了一个理想的智慧之境,而“幻形”则代表了生活中的种种障碍和误解。李道纯用“丹”作为修炼的象征,表明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反思,可以从幻象中解脱,最终达到一种“虚灵”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自我认知的超越,也是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状态。整首诗简洁而意蕴深远,展示了道教文化中对于内心修炼的重视,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威音那畔本来明:暗示在理想的智慧境界中,真相是明亮的。
  • 昧了皆因着幻形:人们之所以感到迷茫,都是因为受到了幻象的影响。
  • 若向丹中拈得出:如果能够从丹药中提炼出真理。
  • 圆陀陀地至虚灵:最终能够达到一种圆满和虚无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丹”比作修炼的成果,象征着对真理的探求。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对幻象的超越,追求真理与智慧,达到一种虚无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威音:象征智慧、真理所在的境界。
  • 幻形:象征误解和迷惑的障碍。
  • :象征修炼的成果,追求真理的过程。
  • 虚灵:象征超越世俗的完美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威音”象征什么?

    • A. 幻象
    • B. 智慧
    • C. 痛苦
    • D. 迷惑
  2. “幻形”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 A. 明亮的形象
    • B. 迷惑的幻象
    • C. 自然的景象
    • D. 美好的回忆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超越幻象,追求真理
    • C. 享受生活
    •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教诗词选》:收录有关道教的诗词作品,展示道教文化的多样性。

诗词对比

  • 比较李道纯的《金丹图像说四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强调内心的修炼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表现形式和哲学思想略有不同。李道纯更关注于道教的炼丹与超越,而陶渊明则体现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文化与诗词》:探讨道教文化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 《元代诗人研究》:分析元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思想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句 其十五 寄临邛致政常郎中 南院词八首 其四 绿水 安将军歌 赠贡士李叙入太学 秦梁洪 松云轩四首为陈宜赋 其二 寓郭外别业 夜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接灶 深仁厚泽 体己 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古来今往 爻字旁的字 飘萍浪迹 丶字旁的字 夷貊 赫开头的成语 包含赐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功薄蝉翼 言字旁的字 辇辂 秾芳 只重衣衫不重人 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