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入常山界二首》

时间: 2025-04-26 03:43:54

诗句

老随千骑赴毗陵,骑吏朝来有喜声。

未到常山三十里,此身已在浙中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54

原文展示:

老随千骑赴毗陵,
骑吏朝来有喜声。
未到常山三十里,此身已在浙中行。

白话文翻译:

我伴随着千骑马队前往毗陵,
骑马的官吏今早带来了喜讯。
虽然还未走到常山的三十里处,我的身心却已在浙江的旅途上。

注释:

  • 老随:年长的我,指诗人自己。
  • 千骑:指众多骑马的人,形容队伍庞大。
  • 毗陵:地名,古时的一个地方。
  • 骑吏:骑马的官吏,负责传递消息。
  • 喜声:喜庆的声音,代表好消息。
  • 未到常山三十里:指距离常山还有三十里,体现行程的遥远。
  • 此身已在浙中行:心神已在浙江,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千骑”与“骑吏”在古代常用于描述军事或官员出行的场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常山在古代是著名的地理标志,诗中提到的地名具有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方向与归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风格清新、质朴,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诗人出行之际,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与对故乡的眷恋。宋代时期,经济繁荣,士人多有游历,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出此时的社会氛围与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道出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出行的场景,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感慨。首句“老随千骑赴毗陵”,展现出诗人作为一位年长者依然参与到热闹的行列中,给人一种活力和奋发向上的感觉。接下来的“骑吏朝来有喜声”,不仅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喜悦,也暗示着生活中总有新的希望与机遇在等待着。

而“未到常山三十里,此身已在浙中行”则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尽管身体仍在路上,但内心却早已沉浸在对故乡的怀念与思考中。这种时空的错位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情感,仿佛每一步都在追寻着过往的记忆与情感。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旅途的描写,更是对生活、时间与归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老随千骑赴毗陵:年长的我跟随众多骑士前往毗陵,展现出参与感与活力。
    2. 骑吏朝来有喜声:早上的骑士带来了好消息,增添了旅途的乐趣。
    3. 未到常山三十里:距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4. 此身已在浙中行:身心已然在浙江,体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1.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增强了韵律感。
    2. 隐喻:通过地名与旅途,引发对人生与归属的思考。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展现了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 千骑:象征着壮阔的旅程与人际关系的繁密。
  • 喜声:代表着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的期待。
  • 常山:象征着目标与归属,寄托着对故乡的情感。
  • 浙中行: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展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千骑”指的是什么? A. 一千匹马
    B. 许多骑士
    C. 骑马的士兵

  2. “骑吏朝来有喜声”中的“喜声”指的是什么? A. 悲伤的声音
    B. 喜庆的消息
    C. 喧闹的声音

  3. 诗人对常山的态度是? A. 冷漠
    B. 思念
    C. 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与李白的诗作进行对比,杨万里的诗多描写自然与情感的细腻,李白则多用豪放的笔调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个人风格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 好事近 梦中作 寄少仪弟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再赋流觞亭 题务中壁 次韵安州冕行寄传师 次韵米元章斋居即事 无题二首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换日偷天 斜行横阵 巷尾街头 一字旁的字 回盼 志同气和 包羞忍耻 安常履顺 巾字旁的字 时芳 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进善惩恶 隹字旁的字 泉扃 包含太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