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明发祈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时间: 2025-04-26 00:11:00

诗句

溪行尽处却穿山,忽有人家并有田。

幸自惊心小宁贴,误看田水作深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1:00

原文展示:

溪行尽处却穿山,
忽有人家并有田。
幸自惊心小宁贴,
误看田水作深川。

白话文翻译:

在小溪的尽头却穿过山岭,
忽然看到人家和田地。
我心中感到惊讶,误以为是深川,
原来是田水在阳光下闪耀。

注释:

  • 溪行尽处:溪水流到尽头的地方。
  • 却穿山:却是穿过山体,表示地形复杂。
  • 忽有人家并有田:突然看到有农家和田地。
  • 幸自惊心:幸好心中惊讶,反映出诗人意外的情感。
  • 小宁贴:小宁可能是指小心翼翼的意思。
  • 误看田水作深川:误认为田水是深川,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轻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宋代诗人的一贯风格,关注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常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溪流与山川、农家田地的自然景象。诗人行至溪流尽头,穿山而过,意外发现人家和田地,心中生出惊讶之情。诗句中“幸自惊心小宁贴”的描写,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流露出一种对朴素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最后一句“误看田水作深川”则通过对田水的误解,表现了诗人对景物的敏感度与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变化,反映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行尽处却穿山:在溪流的尽头,意外穿过山体,形象地表现了地形的复杂。
  2. 忽有人家并有田:突然间发现了人家与田地,打破了之前的宁静。
  3. 幸自惊心小宁贴:心中感到惊讶,表现出一种小心翼翼的情感。
  4. 误看田水作深川:田水在阳光照射下闪烁,误认为它是深川,营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误读与惊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田水比作深川,以突显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误解。
  • 对仗:诗句中前后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溪流与农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溪流: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代表生命的旅程。
  • :象征坚固与稳定,反映自然的伟岸。
  • 人家与田地:代表着人类的劳动与生活,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溪行尽处”意指: A. 小溪流淌到尽头
    B. 小溪已经干枯
    C. 小溪流动得很快

  2. “误看田水作深川”中的“误”字说明了: A. 诗人没有看清
    B. 诗人故意这样看
    C. 田水非常深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自然描写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的诗更为细腻、直接,陶渊明则更具哲理与意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偶成五首 偶成五首 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 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 留忠斋山茨 临江合皂李仲章以省轩求诗 莲花 李养源自号蒙泉求诗于东包某作此以赠之 水调歌头(三月初三) 鉴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赍盗粮,借贼兵 氏字旁的字 咀嚼英华 麥字旁的字 龙宅 木字旁的字 求名求利 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山甸 重色 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起死人而肉白骨 刻炼 物微志信 酉仲 歹字旁的字 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