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2: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2:42:44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
王安石
钟山漠漠水洄洄,
西有陵云百尺台。
万物已随和气动,
一樽聊与故人来。
天边幽鸟鸣相和,
地上晴烟扫不开。
愁眼看春长恐尽,
直须去取六龙回。
钟山的水涓涓流淌,
西边有高耸的陵云百尺的台。
万物已随和煦春风而苏醒,
我只想与故人共饮一杯。
天边幽鸟在鸣叫回应,
地上晴烟弥漫无法驱散。
愁苦的眼神看着春天,深怕它会尽去,
我必须去取六龙驾回。
“六龙”可以追溯到古籍《山海经》,是古代神话中的生物,象征着阳光和春天的到来。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
这首诗写于春日,诗人登上金陵的高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与故人相聚的愉悦。诗中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春天的珍惜。开篇以“钟山漠漠水洄洄”引入,画面宁静而开阔,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万物已随和气动”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自然界的复苏。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诗人流露出对友人的珍视与对欢聚时光的渴望,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接下来的“天边幽鸟鸣相和,地上晴烟扫不开”,则进一步强化了春日的美好氛围,鸟鸣与烟雾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浪漫与柔情。
最后几句“愁眼看春长恐尽,直须去取六龙回”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担忧春天的短暂,渴望能将春天的美好留住。整首诗中,既有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表现了对生命、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友谊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王安石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钟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六龙”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春天的希望
c) 财富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期待与珍惜
b) 冷漠无情
c) 忧愁无奈
王安石的作品侧重于欢愉与友情的珍惜,而杜甫则在春天的生机中混杂着对于国家的忧虑,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