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醉后却寄元九》

时间: 2025-04-26 20:39:33

诗句

蒲池村里悤悤别,沣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9:33

原文展示:

醉后却寄元九
白居易 〔唐代〕

蒲池村里悤悤别,
沣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
万重离恨一时来。

白话文翻译:

醉后我在蒲池村与朋友依依惜别,
在沣水桥边回首望去,心中感慨万千。
走到城门口酒意渐消,
千般离愁一齐涌上心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悤悤:形容依依不舍的样子,指告别时的情感。
  • 兀兀:形容站立不动,默默回望的样子。
  • 残酒:指喝酒后剩余的酒意。
  • 万重离恨:形容离别时心中的重重愁苦。

典故解析:

  • 沣水:沣水是指流经陕西的一条河流,象征着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 城门:在古代,城门是进入和离开城市的关键地点,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与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切的情感闻名。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民生,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在酒后对离别情景的感慨,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醉后却寄元九》是一首通过描绘离别情景来表达诗人对友人深厚情感的诗作。开头两句,诗人以“悤悤别”与“兀兀回”描绘了在蒲池村告别时的依依不舍,展现了彼此间深厚的情谊。接下来的“行到城门残酒醒”,则是从醉意中清醒过来,突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清醒。最后一句“万重离恨一时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刻画了回忆与离别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细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蒲池村里悤悤别:在蒲池村中,依依不舍地告别。
  2. 沣水桥边兀兀回:在沣水桥边,静静地回头望去,心中满是感慨。
  3. 行到城门残酒醒:走到城门,酒意渐渐消退,现实的清醒来临。
  4. 万重离恨一时来:此刻,心中的无尽离愁涌上心头,感到深深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重离恨”比喻离别之苦,生动形象。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离别的无奈,反映了人生中的种种离合悲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池村:象征着友情的温暖与离别的悲伤。
  • 沣水桥:作为回望的地点,象征着过往的美好时光。
  • 城门:象征着人生的转折点,离别与归来的交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悤悤别”指什么情感? A. 兴奋
    B. 依依不舍
    C. 无奈
    D. 愤怒

  2. 诗的最后一句“万重离恨一时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激动

  3. “沣水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只是一处景点
    B. 代表离别的情景
    C. 表现作者的游玩经历
    D. 作为历史背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之涣
  • 《相见欢》 李煜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醉后却寄元九》与王之涣的《送友人》均表现离别情感,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感受,而后者则强调旅途的壮阔,展示了不同的离别情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同傅慕庵游万寿寺 赠成务崇 题五曲溪 偈颂十五首 偈颂十五首 偈颂十五首 偈颂十五首 偈颂十五首 偈颂十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乡风慕义 西字头的字 厓谷 麥字旁的字 移山回海 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贝色 临送 包含称的成语 根朽枝枯 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昂首望天 衣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赤胆忠心 包含忾的词语有哪些 合信 衔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