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偈十二首 其八》

时间: 2025-07-27 10:39:09

诗句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

四大本空,佛依何住。

直得清寥寥白滴滴,犹是真常流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39:09

原文展示: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
四大本空,佛依何住。
直得清寥寥白滴滴,
犹是真常流注。

白话文翻译:

整个三界都没有真实的法可寻,心又该在哪里寻找呢?
四大元素都是空无的,佛又依靠什么存在呢?
若能达到那种清净无染、透明如水的状态,
那才是真正的常恒流淌。

注释:

  •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中对世界的分类。
  • 无法:没有真实法则或真实的东西。
  • 四大: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代表物质的存在。
  • 本空:本质上是空无的。
  • 清寥寥:形容非常清澈、明净。
  • 白滴滴:形容如水珠般清澈透明。
  • 真常流注:真正的常恒流淌,表示一种不变的真实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本才,宋代高僧,以禅宗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佛教哲理,常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其作品在当时影响较大,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思想盛行的时期,诗人以直观的方式探讨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如空性、无常等,表达了对心灵追求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偈十二首 其八》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对世界本质的看法。诗中“三界无法,何处求心”一句,直接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无常和空无的世界中,人的心灵又该寄托何处。诗人借用佛教的空性理论,指出世间一切事物的虚幻,强调了对内心的追求。

接下来的“四大本空,佛依何住”,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教教义的阐释,四大元素的空无使得佛的存在也显得无所依托,反映了对存在本质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局限于宗教层面,也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最后两句“直得清寥寥白滴滴,犹是真常流注”,则表达了诗人在追求内心清净时所达到的状态。清澈的水象征着无染的心灵,这种状态是永恒不变的。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表明在三界中无法找到真实的法则,暗示内心的迷惘。
    2. “四大本空,佛依何住”:强调四大元素的空无,使佛的存在也显得没有依托,体现了佛教的空性思想。
    3. “直得清寥寥白滴滴”:描绘一种理想的心境,清澈透明。
    4. “犹是真常流注”:最终达成的心境是常恒不变的,传达出对真理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的清净比作“白滴滴”的水,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探讨了佛教的空性与心灵的追求,强调在无常的世界中,内心的清净和真实才是最珍贵的存在。

意象分析:

  • 三界: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
  • 四大:象征着物质世界的虚幻,强调万物皆空。
  • 清寥寥、白滴滴:象征纯净的内心状态,代表理想的心灵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四大元素是哪些? A. 水、火、风、土
    B. 天、地、海、山
    C. 空、色、声、香

  2. 填空题:诗中“犹是真常流注”指的是____的心境。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世间事物的真实存在的肯定。 (对/错)

答案:

  1. A
  2. 清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阳明的《传习录》
  • 释慧能的《坛经》

诗词对比:

  • 《心经》和此诗在阐述空性思想上有相似之处,但《心经》更为系统和经典,而《偈十二首 其八》则更具个人化的思考和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哲学与文学》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凌屯田知和州 冬夜饮散怅然有感 偈答王侍郎 寄会稽天休学士 乾元节锡庆院燕 晚发 和晏相公夜归遇雪 登塔 送俞给事知宣州 长兄冬夕递宿偶成长句上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除害兴利 瑰木 耍花招 政主 閠字旁的字 东征西讨 四字头的字 頁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薄命佳人 署劵 止戈兴仁 千仓万箱 室迩人遐 得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