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0: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0:34:03
帝重光,年重时,
七十二候回环推。
天官玉琯灰剩飞,
今岁何长来岁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
羲氏和氏迂龙辔。
这首诗描绘了帝王的光辉与时光的流转。七十二候的变化不断循环,天上的官员手中的玉琯已经化为灰烬,飞散无踪。今年的时间长得让人感到无奈,而明年又似乎来得迟缓。王母把仙桃移交给天子,羲氏则驾驭着龙车,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丰收的希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于世。他的诗风以豪放、奔放、清新脱俗而闻名,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闰月》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诗人在创作时受到传统文化和神话传说的熏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李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帝重光,年重时”开篇便引入了皇权与时间的主题,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帝王的光辉交替。接下来的“七十二候回环推”则通过天文现象的变化,象征着自然规律的循环不息。诗中“天官玉琯灰剩飞”意在描绘天上官员的权力已成灰烬,暗示着人世间权力的虚幻与无常。
“今岁何长来岁迟”表达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所感受到的焦虑与无奈,仿佛在感叹当下的时光漫长而未来却又模糊迟缓。最后两句“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则转向了一种祝愿与希望,王母的仙桃象征着长寿与富贵,羲氏则代表了农业的丰收,寓意着在岁月的轮回中,依然存在着美好的愿景与祝福。
整首诗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时间与自然的变幻,体现出李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与自然变化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权力虚无的感慨,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诗歌的深刻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宇宙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七十二候”是指什么?
“王母移桃献天子”意在表达什么?
诗中的“今岁何长来岁迟”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