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7:53
《沙路曲》
作者:李贺 〔唐代〕
柳脸半眠丞相树,
珮马钉铃踏沙路。
断烬遗香袅翠烟,
烛骑啼乌上天去。
帝家玉龙开九关,
帝前动笏移南山。
独垂重印押千官,
金窠篆字红屈盘。
沙路归来闻好语,
旱火不光天下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在丞相树下,柳树的脸庞似在半睡,马上的铃铛在沙路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残留的香火和袅袅的青烟飘散在空中,骑着烛光的乌鸦飞向天际。帝王的玉龙开启了九道关卡,皇帝面前的官员们正在调动政令,仿佛要把南山也挪动过去。诗人独自悬挂重印,接待千官,金色的书写在红色的卷轴上盘旋。走在归来的沙路上,听到传来的好消息,虽然干旱的火焰不能照亮大地,但天空却似乎要下雨了。
此诗涉及的典故较少,但通过“帝家玉龙”、“九关”等词语,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权力中心与治理之道。李贺的诗歌常常蕴含着对权力、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作者介绍: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浓郁的情感和独特的语言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多变,常带有神秘色彩。
创作背景:李贺生活在唐代盛世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他的诗歌多反映对权力、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源于他对官场及其背后隐秘生活的观察与感受。
《沙路曲》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诗作,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权力与自然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在第一联中,柳树与丞相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似乎暗示着权力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诗句的推进,烛骑与啼乌的意象,则给人以光明与希望的感觉,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转向皇权与官僚制度的描绘,通过“玉龙开九关”和“动笏移南山”,李贺对皇权的运作与官僚体系的描绘,显示出他对社会政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此外,最后一句“旱火不光天下雨”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与希望,尽管现实中有各种困难,但仍期待着光明的到来。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李贺对光明与黑暗、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官场的景象,表现了对权力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李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沙路曲》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丞相树”象征什么?
“沙路归来闻好语”中的“好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李贺及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