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0:27
为郡久无补,越乡空复深。
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
却步园畦里,追吾野逸心。
形骸拘俗吏,光景赖闲林。
内讼诚知止,外言犹匪忱。
成蹊谢李径,卫足感葵阴。
荣达岂不伟,孤生非所任。
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下有北流水,上有南飞禽。
我愿从归翼,无然坐自沉。
在这个郡中久无任职的机会,越乡的道路漫长而空寂。
只要能够坚守清白的节操,何必依赖华丽的头饰呢?
在园畦之中徘徊,追寻我那自由的心灵。
虽身为世俗的官吏,幸赖这闲适的林荫。
内心的争执知足就好,外在的言辞也难以真诚。
成蹊的归路因谢家而断,卫国的隐居让我感受到葵花的荫凉。
荣华富贵难道不伟大吗?孤独的生活却不是我所追求的。
江城何其寂寥,秋天的树木也显得萧条。
下方有北流的河水,上方有南飞的鸟群。
我愿追随归鸟的翅膀,宁可不愿独自沉沦。
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寿,号景山。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任宰相,参与政治改革,但在仕途上经历了波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秀丽,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
这首诗创作于他仕途不顺、被贬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的渴望。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批判。诗的开头便指出“为郡久无补”,表达了长时间未能获得任用的无奈。接着,诗人以“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来强调道德的坚守与世俗名利的无用。
在园畦中徘徊,诗人追寻着自己那份“野逸心”,表明他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诗人身为“俗吏”的无奈,但又因“光景赖闲林”而感到一丝安慰。诗中多次提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揭示了他对世俗功名的失望。
最后几句以“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凄凉的秋景,进一步加强了诗中孤独的情感。通过北流水与南飞禽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渗透着深沉的情感,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反思中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展现了一个渴求归隐的灵魂。
诗中提到的“华簪”象征什么?
诗人对“荣达”的态度是?
“江城何寂历”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对比张九龄的《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张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陶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满足的归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