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1: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1:23:23
浣溪沙·戊辰春暮有感
作者:袁荣法 〔近代〕
检点情怀出画阑。
东皇终任百花残。
悴红颦绿不堪看。
炉烟枉销心字热,
烛龙偷袅泪光寒。
碧天无缝月如环。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伤感与无奈。站在画廊前,心中感慨万千,春天的东风让百花逐渐凋零,花儿的枯萎让人不忍直视。炉火的烟雾虽然消散了心中的热情,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烛光摇曳中似乎流露出隐秘的泪水。在这无缝的碧空之下,月亮如环般圆润,映衬出一片宁静与清冷。
“东皇”常用来指代春天的神灵,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百花的生长。而“烛龙”在古代神话中代表着光明与希望,但在此处却是与泪光相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袁荣法,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及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而含蓄,善于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此词创作于戊辰年春末,正值春天的尾声,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流逝,因而情感愈加浓烈,渗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浣溪沙·戊辰春暮有感》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开篇“检点情怀出画阑”,便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诗人站在画阑之前,内心的感慨如潮水般涌来。尤其是“东皇终任百花残”,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春天的消逝,令人感到惋惜。接下来的“悴红颦绿不堪看”,通过对花草凋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炉烟枉销心字热,烛龙偷袅泪光寒”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孤独感,炉烟的消散象征着热情的逝去,而烛光的微弱则加重了内心的悲凉。最后一句“碧天无缝月如环”,在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中,又透露出一种冷清与无助,似乎月亮的圆润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虚。
整首词整体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深思,是对春天与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检点情怀出画阑。
诗人站在画阑前,回顾自己的情感,思绪万千。
东皇终任百花残。
春天的神灵(东皇)任由百花凋零,感叹时光的流逝。
悴红颦绿不堪看。
花儿凋零,绿色的草木也显得憔悴,令人不忍直视。
炉烟枉销心字热,
炉火的烟雾虽然消散了内心的热情,但无济于事。
烛龙偷袅泪光寒。
微弱的烛光似乎流露出泪水的寒冷,象征内心的孤独。
碧天无缝月如环。
清澈的天空下,圆月如环,映衬出一种宁静而又冷清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凋零,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伤与孤独感。
“东皇”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太阳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炉烟枉销心字热”中的“心字热”意指?
A. 心中的快乐
B. 心中的热情
C. 心中的忧愁
D. 心中的思念
诗人通过何种手法表现内心情感的孤独?
A. 直接叙述
B. 比喻与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