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1:51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长安的道路上,人们没有衣服,马儿没有草料,为什么不回去山中安老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况,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擅长五言诗而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之际,民生困苦,诗人以此诗表达对现实的失望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士人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反思。
《长安道》是一首简短而富有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深入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的无奈。开篇“长安道”,不仅是地理的指向,也象征着繁华与喧嚣的生活。然而随即转入“人无衣,马无草”,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的困苦与无助,令人心生怜悯。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愈加深刻,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与关怀。
而“何不归来山中老”则是诗人内心的呐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这一反问句的巧妙运用,既是对现实的控诉,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考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逃离繁华,回归自然”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安道”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与喧嚣
b) 贫困与困扰
c) 自然与宁静
诗人通过“何不归来山中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c) 对社会现状的无所谓
诗中“人无衣,马无草”反映了什么?
a) 人民生活富裕
b) 社会的困境与困难
c) 自然资源的丰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