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顾况归茅山》

时间: 2025-05-11 19:21:05

诗句

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

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

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

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21:05

原文展示:

送顾况归茅山
作者: 韦夏卿 〔唐代〕

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
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
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
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盛世中,我是一个被迁徙的客人,而你却是虚名的近臣。
法尊的教义被尊称为“大洞”,而我学习浅薄,难以担当“初真”。
你的文章如同鸾凤般美丽,烟霞般清新。
我羡慕你追寻诗句的曲调,而像白鹄那样的诗意则是三位神灵的象征。

注释:

  • 圣代:指的是太平盛世。
  • 迁客:被迫迁徙的人,指作者自己。
  • 虚皇:象征地位高但实际上无权的皇帝。
  • 法尊:道教的尊称,指的是道教高僧。
  • 大洞:道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道的至高境界。
  • 初真:指的是刚刚入道的初学者。
  • 鸾凤:比喻高雅的文章。
  • 烟霞: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 白鹄: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夏卿,字子高,唐代诗人,主要以古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繁荣之时。诗人送别好友顾况,表达对其归隐生活的羡慕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顾况归茅山》是韦夏卿表达对朋友归隐生活的敬仰与自己在盛世中处境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通过对比,展示了在太平盛世中,自己身为迁客的无奈与羡慕。接着,提到“法尊称大洞”,更是道出了对道教高深理念的渴望,显示出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后面提到的“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则是对顾况文才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期望和欣赏。最后一句“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将诗意推向高潮,表明诗人对友人追求艺术与理想的羡慕,同时也象征着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代为迁客”:在盛世中,自己身为一个被迫迁徙的客人,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无奈。
  2. “虚皇作近臣”:指的是地位高但无权的皇帝,与自己相对立的地位。
  3. “法尊称大洞”:道教的教义被尊崇,但自己却不够资格。
  4. “学浅忝初真”:自谦学习浅薄,无法达到道教的初真境界。
  5. “鸾凤文章丽”:赞美顾况的文章如同美丽的鸾凤。
  6. “烟霞翰墨新”:形容顾况的作品清新脱俗。
  7. “羡君寻句曲”:表达对顾况追求艺术的羡慕。
  8. “白鹄是三神”:用白鹄象征高洁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章比作“鸾凤”,增加了诗的美感。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体现了追求理想与高洁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迁客:象征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孤独。
  • 法尊、大洞:象征道教的深邃与追求。
  • 鸾凤、白鹄:象征高洁的理想与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代”是指什么?
    A. 乱世
    B. 太平盛世
    C. 亡国

  2. 作者在诗中对顾况的文章有什么评价?
    A. 平凡
    B. 美丽
    C. 丑陋

  3. “白鹄是三神”中的“白鹄”象征什么?
    A. 空灵
    B. 高洁
    C. 低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韦夏卿与李白在诗歌中都表现出对理想与归隐生活的向往,但韦夏卿更注重友谊的表达与自我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夏卿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哭吴兴柳恽诗 塘边见古冢诗 苦热诗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尔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 夜梦故人诗 秋夕叹白发诗 伤徐主簿诗 临行公车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污七八糟 河润泽及 又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完充 神不守舍 包含籀的词语有哪些 雷开头的成语 道头会尾 金铺屈曲 匕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久违謦欬 未足轻重 包含端的成语 累开头的成语 露脸 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俗耳针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