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8:49
中秋月
作者: 潘纬 〔唐代〕
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
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
影当中土正,轮对八荒平。
寻客徒留望,璇玑自有程。
在这个古今交汇的中秋之夜,人们共同期盼着明亮的月光。
难道这只是月光的缘故吗?其实是因为秋天的气息清新。
月影正照在大地上,月轮与八方天地相对齐平。
我只是在此空自仰望月亮,然而璇玑(星辰)自有其运行的轨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璇玑”是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常用于指代星辰,体现出对宇宙的敬畏与思考。古代文人常用月亮、星辰等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和哲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悟。
作者介绍:
潘纬,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著称。其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秋天,月光明亮,诗人借此良辰美景抒发思乡情怀,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中秋月》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明月的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和对人情世事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表达了人们在这个传统节日中共同的期盼,渴望明亮的月光带来团圆与幸福。这种情感不仅限于作者个人,而是代指千千万万的游子与家人之间的思念。
接下来的“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更是将情感升华到对季节的感悟,月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秋天的清新气息紧密相连,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影当中土正,轮对八荒平”描绘了明月照耀大地的景象,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和谐与平静,传达出一种宇宙间的安宁感。
最后一句“寻客徒留望,璇玑自有程”则引发了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尽管人们在此刻仰望明月,但星辰的运行却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轨迹,寓意着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整首诗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
表达了古往今来的共同期盼,在这个中秋之夜,大家都希望能看到明亮的月光,展示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
“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
说明月光的明亮并非孤立,而是因为秋天的气息清新,表现了秋天特有的清新氛围。
“影当中土正,轮对八荒平。”
描述明月的光影正照在大地上,与四周的天地相对齐平,象征着一种和谐的状态。
“寻客徒留望,璇玑自有程。”
尽管人们在此仰望明月,但星辰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寓意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安排。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明月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的氛围?
A. 春节
B. 中秋
C. 端午
D. 元宵
“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中,作者想表达什么?
A. 月亮特别明亮
B. 秋天的气息影响了月光
C. 月亮与星星没有关系
D. 秋天的气息很温暖
“寻客徒留望”中的“寻客”指的是什么?
A. 找朋友
B. 寻找月亮
C. 寻找家人
D. 寻找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