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5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50:09
醉落魄/一斛珠
作者: 沈瀛 〔宋代〕
野庵鼓吹。翻腾似与寻常异。
笙箫筝笛皆非是。今日头场,看取些儿戏。
心中无事无萦系。村歌数首新来制。
参禅渐渐知滋味。细语粗言,俱是第一义。
在这偏僻的庵堂里,乐器的声音翻腾而起,似乎与平常的声音有些不同。笙、箫、筝、笛都不是这些乐器,今天的第一场演奏,尽管看起来只是些儿戏。心中没有烦恼与牵挂,村里的几首新歌也刚刚创作出来。渐渐地参禅后,逐渐领悟了其中的滋味。细腻的言语与粗犷的语言,都是第一义的体现。
作者介绍:沈瀛,字子文,号曦园,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感悟为题材。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文人们开始注重心灵的修行与自然的交融,沈瀛在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对音乐的独到理解。
沈瀛的《醉落魄/一斛珠》通过对音乐与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禅理的逐步领悟。开篇以“野庵鼓吹”引入,给人以清幽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个恬静的环境中。诗人通过音乐的不同,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认为音乐不仅仅是耳中之声,更是心灵的共鸣。
“今日头场,看取些儿戏”,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音乐虽是表面的娱乐,但其中却蕴藏着更深的哲理。接下来的“心中无事无萦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表明他在这种宁静中创作出几首新歌。
随着对“参禅”的提及,诗人逐渐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在细腻的言语与粗犷的表达中,发现了“第一义”,即事物的本质与真谛。这种对生活的领悟与对音乐的热爱,反映了沈瀛的诗歌特质——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深厚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音乐与心境的交融,寻找生活的真谛,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心中无事无萦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参禅渐渐知滋味”中的“滋味”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村歌”主要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瀛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宁静,但沈瀛更侧重于音乐的表达,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自然景物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