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行歌》

时间: 2025-05-23 02:37:41

诗句

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年华已向秋草里,

春梦犹传故山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37:41

原文展示:

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年华已向秋草里,春梦犹传故山绿。

白话文翻译:

送行的人啊,我为你唱一曲,究竟哪一个是泥土,哪一个是美玉?时光已然走向秋草的凋零,而春天的梦境依然在故乡的绿山间流传。

注释:

字词注释:

  • 送行人:送别的人,指要出行的人。
  • 歌一曲:唱一首歌。
  • 泥与玉:泥土与美玉,象征着不同的品质与价值。
  • 年华:时光、岁月。
  • 秋草:秋天的草,象征着凋零与衰败。
  • 春梦:春天的梦,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或理想。
  • 故山:故乡的山,象征着怀念与归属。

典故解析:

  • 诗中“泥与玉”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生活中的选择与价值判断。泥土象征平凡和卑微,而玉则象征珍贵和美好。
  • “年华已向秋草里”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约703—754年),字子英,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常表达对人生、时光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送行歌》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或游子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出行的祝福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社会背景上,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常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诗歌鉴赏:

《送行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思考。开头的“送行人,歌一曲”,直接点出诗歌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即将出行者的关心与祝福。接下来的“何者为泥何者玉”,则引出了人生的哲学思考,暗示着人生中各种选择的复杂性与价值的多重性。诗中“年华已向秋草里”一语,生动描绘了时光的流逝,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与“春梦犹传故山绿”的对比,体现了对美好回忆与现实的反思。故乡的绿山代表着希望与归属,而时间的无情又让人感到无奈。这首诗从送别出发,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送行人,歌一曲:直接表明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出行者的关心。
  2. 何者为泥何者玉:引申出人生的选择与价值观念,思考何为重要。
  3. 年华已向秋草里:暗喻时间的流逝,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4. 春梦犹传故山绿:故乡的美好记忆仍在,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泥”和“玉”对比,象征人生的不同选择。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秋草与故山绿分别象征衰败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与美好回忆的深情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人:象征着人生旅程中的每一个人。
  • 泥与玉: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价值判断。
  • 秋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故山绿:象征着怀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泥与玉”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选择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情的真挚
  2. 诗人对即将出行者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祝福与感慨
    • C. 责备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表达了对于时光与人生的思考,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价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游仙诗 东望赤城山送人 示顺生(四首) 示顺生(四首) 拟古(九首) 拟古(九首) 拟古(九首) 拟古(九首) 拟古(九首) 维南有佳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糹字旁的字 鬄匠 董狐之笔 轩轩甚得 无字旁的字 兵拏祸结 馬字旁的字 包含柘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处的词语有哪些 吞声忍恨 面字旁的字 窥边 燎若观火 仪相 天若有情天亦老 力字旁的字 胡匪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