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3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31:34
咏史五首其二·有虞氏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成都成邑即天开,
终践尧基咏起哉。
但得四门元凯至,
九韶何必凤皇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成都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得天独厚,能够在这里建立城市,真是个开天辟地的好地方。最终,能够继承尧舜的伟大基业,真是值得歌颂啊。只要能够汇聚贤能,四方的英杰齐聚于此,九韶乐曲又何必依赖于凤皇来演奏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文以气势雄浑、情感真挚著称,思想深邃,常反映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范仲淹正面临政治上的挫折与困境,他试图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反思当下的政治状况,并寄托自己对未来的希望。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咏叹,表达了对贤能和理想治国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人才的渴望。开头的“成都成邑即天开”,将成都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使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接着提到“终践尧基”,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希冀,希望能够有贤良的君主或领导者来承袭古代圣贤的治理智慧。
“但得四门元凯至”,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优秀的人才,国家自然会繁荣昌盛,而不必依赖于凤皇这样的神话象征,这暗示了一种平实而实用的治国理念。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兴盛的殷切希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强调了人才在国家兴盛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对贤明政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尧基”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基业?
A. 孔子
B. 尧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诗中“九韶”象征着什么?
A. 盛世的音乐
B. 战争的乐曲
C. 乡村的歌谣
D. 民间的舞蹈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才的渴望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和平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