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51
太湖石
白居易 〔唐代〕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嶔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远远望去,老嵯峨山巍峨挺拔,近看其形状又奇特而险峻。
它的高度大约八九尺,气势却如同千寻万丈。
石头中镶嵌着华阳洞,重叠的形状如同匡山的峰岑。
那仙掌般的形状遥远而独特,剑门的深邃令人震撼。
它的形质在古今中无与伦比,气色能够通达晴天和阴天。
未到秋天已感到萧瑟,想要下雨时便显得沉沉的。
天姿果然与众不同,然而它的用途并非我所能掌控。
磨刀不如磨砺,捣帛不如木槌。
何以主人如此重视它,仿佛价值万金。
难道造物者,唯有他能理解我的心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内容闻名,作品涉及政治、生活及个人情感。
该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艺术品的细致观察,表现出他在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哲学思考。
《太湖石》是白居易对太湖石的赞美之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中以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太湖石的奇特与壮丽,语言清新脱俗,充满了艺术的灵动感。作者通过对石头形态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赞赏。诗中反复提到的“天姿”“气色”等词汇,传达出自然的无穷魅力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人对自然的渺小和无奈。整体看,诗歌通过对太湖石的描写,展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通过对太湖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艺术的追求,探索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选择题:白居易的《太湖石》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城市景观
B. 山水自然
C. 个人情感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磨刀不如____”是强调什么?
判断题:诗中“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是在说主人对太湖石的重视程度。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