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48
原文展示:
乌鸢争食雀争窠,独立池边风雪多。
尽日蹋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冬天,乌鸦争食、雀鸟争夺巢穴的场景。诗人独自站在池边,面对风雪肆虐的环境。整日踩踏着冰面,单脚翘起,既不鸣叫也不动弹,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呢?
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民生疾苦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之际,正值他因政治原因而离开京城,退居田园之时。面对纷乱的社会与内心的孤独,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歌鉴赏:
《问鹤》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作,表面上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天的景象,实则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中的“乌鸢争食”和“雀争窠”揭示了生存竞争的残酷,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反映了社会中人们为生存而争斗的现实。诗人在池边独立,显得格外孤独,这种独立与静默的状态不仅是对周围纷扰的逃避,更是内心深处的沉思。
“尽日蹋冰翘一足”中的“蹋冰”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孤独,而“翘一足”则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无奈与沉思。诗人不鸣不动,正是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究。在这个寒冷的环境中,诗人似乎在向一只鹤询问生命的意义,然而鹤始终不在,象征着人们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思,给读者以启迪和反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个体所面临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了哪几种鸟类?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翘一足”在诗中表现了什么含义?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问鹤》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白居易更关注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李白则表达人生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