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2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28:26
味道
白居易 〔唐代〕
叩齿晨兴秋院静,
焚香冥坐晚窗深。
七篇真诰论仙事,
一卷檀经说佛心。
此日尽知前境妄,
多生曾被外尘侵。
自嫌习性犹残处,
爱咏闲诗好听琴。
早晨在静谧的秋院里,轻轻叩齿,思绪纷飞;晚上在深邃的窗前,焚香静坐,内心平和。阅读七篇真诰,讨论神仙之事;翻阅一卷檀经,领悟佛教的心法。今天我完全明白了过去的种种妄想,历生中曾经被外界的纷扰所侵扰。自觉习性仍有残余之处,仍然喜爱吟咏闲诗和听琴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作品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喜爱。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新乐府”而著称,强调社会现实和人间百态。
《味道》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修行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在经历了宦海浮沉、政治风波后,诗人回归内心,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我反省。
《味道》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晨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早晨的“叩齿”,暗示着思考的开始,而“焚香冥坐”则是修行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探索。接着,诗人提到阅读经典,探讨仙佛之事,反映出他对道教和佛教的交融理解。通过“此日尽知前境妄”,诗人意识到过去的种种执念与外在干扰,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清醒与释然。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晨与暮、外界与内心形成鲜明对照。最终,诗人在自我反省中,承认自己性情中的不足,依然对吟诗和音乐抱有热爱,展现出一种人性的真实与自然。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讨与对外界纷扰的反思,使得《味道》成为一首具有哲理深度的作品。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讨与对外界干扰的反思,体现了白居易在晚年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哲理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智慧。
白居易的《味道》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人生哲理
C. 田园生活
诗中提到的“七篇真诰”属于哪个宗教的经典?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诗人对自己性情的态度是:
A. 自满
B. 自省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