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1:49
靡靡
作者: 王令 〔宋代〕
源源世俗尚依违,靡靡风流日正微。
吾病未能终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
况当天下难能地,欲拨憸人未发机。
要格君心是知术,不然应合买山归。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风气的思考,作者感慨世间的行为和风气总是模糊不清,随着日子渐渐变得微弱。诗人感到自己内心的病痛难以解除,旁人的议论又使他感到复杂,似是欢喜却又非但欢喜。面对世道的艰难,想要改变那些阴险之人却始终没有办法。若想要打动君主的心,就必须掌握其中的技巧,否则只能选择隐退山林,过上隐居的生活。
王令,字仲明,号止庵,宋代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这首诗写于宋代的一个特定时期,社会上盛行的风气与个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碰撞,诗人对世俗的沉浮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愤懑,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靡靡》是一首充满对世俗风气反思的诗作,诗中用“靡靡”二字开篇,立刻营造了一种柔弱、颓废的氛围,仿佛在宣告一种失落的情感。整首诗借用个人的病痛和外界的议论,描绘出人与社会之间的错位感。诗人用“吾病未能终是是”来表达内心的困惑与挣扎,似乎在质疑周围人对他选择的理解。
在诗的后面,诗人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改变那些阴险之人是多么的无力。他的情感在此处达到了高潮,表现出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愤懑。最后,诗人以“要格君心是知术”收尾,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艺术上采取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世俗风气的反思和对个体命运的探讨,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给人以启示。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层层递进,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和个人的孤独。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的深刻反思与个人内心的无奈,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靡靡”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憸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诗人最后提到的“合买山归”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