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22
维舟泝江流,人力与水争。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
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
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
这首诗描绘了在江河上划船逆流而上的情景,作者用“人力与水争”表现出行船的艰辛。当他回头看向顺流而下的人们,仿佛他们在飞翔一般。接着,诗人感叹谁能将长江的水逆转流动,最后以快意的心情来面对鱼龙的惊扰,表现出一种豁达与洒脱。
王令,字子庚,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王令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在诗中展示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蕲口道中三首》是王令在游历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在逆水行舟时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逆流而上的划船情景,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奋斗。开头两句“维舟泝江流,人力与水争”,通过对比人力和自然力量的斗争,表现出诗人艰难的旅行过程以及对自然的敬畏。而“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则通过回头望去的视角,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仿佛顺流而行的人们如飞鸟一般,自由轻松。接下来“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诗人感慨自然的不可逆转,表现出一种对长江浩浩荡荡的崇敬。最后两句“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则转向一种豁达的心态,尽管船行可能会惊扰水中的生物,诗人仍能以快意随性去面对,体现了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写逆水行舟的艰辛与顺流而行的轻松,反映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的哲理。
诗中“维舟泝江流”指的是什么?
A. 顺流而下
B. 逆流而上
C. 静止不动
“谁能倒长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A. 无奈
B. 崇敬
C. 轻视
在杜甫的《登高》中,同样有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感慨,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王令的作品则更具轻松与洒脱的气息,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