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蕲口道中三首》

时间: 2025-04-26 03:26:22

诗句

维舟泝江流,人力与水争。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

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

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22

原文展示:

维舟泝江流,人力与水争。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
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
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江河上划船逆流而上的情景,作者用“人力与水争”表现出行船的艰辛。当他回头看向顺流而下的人们,仿佛他们在飞翔一般。接着,诗人感叹谁能将长江的水逆转流动,最后以快意的心情来面对鱼龙的惊扰,表现出一种豁达与洒脱。

注释:

  • 维舟:指的是在水面上行驶的小船。
  • :逆流而上。
  • 江流:江水流动。
  • 人力:人力划船。
  • :争斗、斗争。
  • 回视:回头看。
  • 御风行:驾驭着风,形容快速行进的状态。
  • 长江:指的是长江,象征着浩瀚的水流。
  • 奔泻:奔流而下,形容水流的迅猛。
  • 快客意:快意、痛快的心情。
  • 鱼龙惊:鱼和龙,象征水中的生物,因船行而受到惊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庚,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王令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在诗中展示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创作背景:

《蕲口道中三首》是王令在游历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在逆水行舟时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逆流而上的划船情景,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奋斗。开头两句“维舟泝江流,人力与水争”,通过对比人力和自然力量的斗争,表现出诗人艰难的旅行过程以及对自然的敬畏。而“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则通过回头望去的视角,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仿佛顺流而行的人们如飞鸟一般,自由轻松。接下来“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诗人感慨自然的不可逆转,表现出一种对长江浩浩荡荡的崇敬。最后两句“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则转向一种豁达的心态,尽管船行可能会惊扰水中的生物,诗人仍能以快意随性去面对,体现了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维舟泝江流:描绘了逆流而上的情景。
  • 人力与水争:强调舟行的艰辛。
  • 回视东下人:回头看向顺流而下的人。
  • 恍如御风行:顺流的人仿佛在飞翔。
  • 谁能倒长江:感叹自然的不可逆转。
  • 奔泻暂西倾:长江水奔流而下。
  • 聊用快客意:以快意的心情看待。
  • 何惮鱼龙惊:不在乎对水中生物的惊扰。

修辞手法:

  • 对比:人力与水流的对比。
  • 比喻:将顺流而下的人比作“御风行”。
  • 夸张:对长江水流的描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逆水行舟的艰辛与顺流而行的轻松,反映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江流: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浩瀚。
  • :象征自由与轻松。
  • 鱼龙:象征自然生灵,体现生态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维舟泝江流”指的是什么? A. 顺流而下
    B. 逆流而上
    C. 静止不动

  2. “谁能倒长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A. 无奈
    B. 崇敬
    C. 轻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高》中,同样有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感慨,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王令的作品则更具轻松与洒脱的气息,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募僧收枯骨 致爽轩 山家即事 拜西庄先陇 西庄 游南山原 车田阻雨 春日偶成 晚游后坊山 客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威弧 魚字旁的字 推赤 包含次的词语有哪些 络车 昙花一现 众毛飞骨 包含流的成语 铲迹销声 愁吟 食字旁的字 筹结尾的成语 爪字旁的字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变姓埋名 癶字旁的字 瞒神唬鬼 三框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