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黄德老西亭二绝》

时间: 2025-07-29 11:39:02

诗句

花木横斜转小蹊,疏帘竹屋任高低。

何人移得僧窗静,置在君家厅事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1:39:02

原文展示:

题黄德老西亭二绝
花木横斜转小蹊,
疏帘竹屋任高低。
何人移得僧窗静,
置在君家厅事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道旁花木横斜的景象,竹屋的窗帘随意垂落,显得高低不一。谁能把僧人的窗子搬过来,安静地放在你家厅堂的西方呢?

注释:

  • 花木:指花草树木,这里指庭院中的植物。
  • 横斜:形容植物的生长状态,既有横向也有斜向的生长,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 小蹊:小路,这里暗指通往亭子的小径。
  • 疏帘:稀疏的窗帘,形容窗帘的样子,给人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
  • 竹屋:用竹子建成的房屋,通常给人以清幽、自然的印象。
  • 何人:谁,疑问代词。
  • 移得:能够搬动,指将窗子移动到别处。
  • 僧窗:僧人使用的窗户,可能暗示一种静谧的生活。
  • 置在:放置,安放。
  • 君家:你家,称呼对方。
  • 厅事西:厅堂向西,指向屋子的方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约960年-约1010年),字子华,号仁斋,宋代诗人,擅长写词、诗。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郑刚中游览黄德老的西亭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对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描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题黄德老西亭二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以花木、竹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恬静而富有生机的田园图景。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花木和小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愉悦。后两句则引入了对静谧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僧窗”的提问,表现出一种渴望与追求,似乎在思考如何才能拥有那种心灵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新,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淡然态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亭前花木的生长状态,表现出一种自然的随意与生机。
  • 第二句:描述竹屋的窗帘状态,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欣赏。
  • 第三句:提出疑问,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 第四句:呼应前面的疑问,暗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木”和“竹屋”作为隐喻,象征自然的和谐与清幽。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设问:通过疑问句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自然描写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本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木:象征生命与美好,代表自然的生机。
  • 竹屋:象征清幽与自然,反映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僧窗:象征静谧与内心的安宁,体现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僧窗”象征着什么?

    • A. 喧嚣生活
    • B. 内心的安宁
    • C.繁忙的工作
  3. 诗的最后一句“置在君家厅事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A. 渴望热闹
    • B. 渴望宁静
    • C. 渴望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环境,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意更为沉静,郑刚中的则略显活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用迈韵呈吴傅朋兼简梁宏父向巨原 望蓬鹊山诗 望江南 题赵知德所居 题张侍郎松菊堂 题谭秀才居 题苏公济所居 题尘外亭 所居三章章八句一章章十句 所居三章章八句一章章十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银样镴枪头 兆祚 河汉斯言 街面 包含桑的词语有哪些 封疆大吏 几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背义忘恩 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半死辣活 绞丝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世器 灵寝 闲开头的成语 包含戮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天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