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0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06:05
小比木犀无蕴藉,轻黄碎蕊乱交加。
邦人不解听谁说,一地再为指甲花。
这花与木犀相比,没有那种深厚的内涵,
它的轻黄花瓣像碎片一样纷乱交织。
乡里的人不懂得这花的美,
所以只把它称作指甲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木犀作为一种香花,常被文人歌颂,代表着高雅的品位和情感。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猷,号云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哲理,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郑刚中对一种名为“指甲花”的植物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乡土文化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异香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花的观察和思考。开头以“木犀”作比较,传达出这朵花在美感和内涵上的不足,进而引出花瓣的形态,轻盈而显得有些随意。诗中表现出一种失落感,反映出诗人对花的美丽及其背后文化的渴望与无奈。乡里的人对这花的无知,似乎在暗示着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的缺失。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折射出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差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乡土文化的批判,反映出对美的追求与人们认知的差异。诗人试图通过花的美丽引发对生活和艺术更深层次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中提到的花与哪种花作比较?
“邦人不解听谁说”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轻黄碎蕊乱交加”描述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定风波》相比,郑刚中的诗更加关注自然之美,而苏轼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两者在对自然的描绘中,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